枪手重伤诊断书
1、“兵工厂”沦为半成品加工厂
这场惨败不啻于是对阿森纳一场体制式的摧毁。几个赛季以来,阿森纳一直坚持年轻化思路,用“小钱”买年轻球员,这让阿森纳成为英国足坛名副其实的“小虎队”。
新赛季英超前三轮比赛,阿森纳场场都得到红牌,从热尔维尼奥、弗林蓬到本场比赛两黄离场的詹金森,莫不是温格这一两年购入的20岁以下小将。兵工厂式的青训体制行不行?当然,从佩蒂特、亨利到法布雷加斯,宇宙最强的巴塞罗那对兵工厂出品是见一个收一个。20岁以下的半成品球员,教授温格总能把他们培养成巨星,但是最终往往无法为己所用。新人们来到阿森纳也是渴望在成材后加入真正的豪门,毕竟在阿森纳紧缩银根的对比下,豪门一掷千金的诱惑实在太大。
只买进新人,卖走核心,在竞争激烈的英超联赛无异于慢性自杀。在一支谁都可以被卖的球队,培植起忠诚与灵魂实在太难。
2、教授“学院派”思路需变通
阿塞纳·温格(Arsene Wenger)和阿森纳(Arsenal),这两个名字何其相似。理想主义者温格仿佛天生为阿森纳而生,却在最近6年一再被惨痛的现实击溃。
温格1996年刚接手阿森纳时面对的是一支主力阵容年龄明显偏大,队内酗酒赌博问题严重的球队。温格妥善地接受了俱乐部存留的人才资源,以更先进的训练手段和科学理念让这个垂老俱乐部焕发青春。他以当时先进的法国足球思路引导一支英超小虎队走向辉煌。
时过境迁,温格却固执地停留在老思路上:他拒绝购买顶级门将、中卫和防守型中场,弥补阵中创意有余、坚韧不足的缺陷;对大龄球员一年一签的冷酷无情也让队中缺乏精神领袖,小法走后此问题更为突出。曼联本赛季掀起青春风暴,同样注重青训的阿森纳却大败伏诛,两家培养人才的路子各有所长,但统计显示福格森比温格做得更到位。据《泰晤士报》调查,以18周岁前加盟的球员为标准,福格森每赛季给予新秀的上场时间是温格的一倍还多。
3、工资,温格永远的“紧箍咒”
温格在阿森纳高层心目中是教父,是花小钱办大事的典型,这也让法国人在他们心中有着神圣的地位。但是温格再巧,也不能为无米之炊。据《福布斯》今年5月的俱乐部年薪榜,阿森纳的薪水(人均480万美元)几乎在各大豪门中垫底———请问如此抠门的球队,有哪位大牌球员愿意过来?
阿森纳CEO加齐迪斯等人是阿森纳运营的决策者,他们近年来对转会费和年薪总量的控制让阿森纳只能走球星加工厂的路子。2009年夏天可供温格支配的引援预算仅为1300万英镑,温格没能拿到更多引援预算的原因是半年前俱乐部已经花费1600万英镑买入阿尔沙文,这笔钱属于提前透支。未能得到巨资支持的温格便只能想方设法去买一些潜力股。
阿森纳董事会似乎始终在用运营一支小球队的思维在运作,他们只是幸运地拥有了温格,赶上了那一带球员(亨利、维埃拉、永贝里、皮雷),才在2004年空前辉煌。但自那之后,阿森纳无意进入顶级豪门的角逐中去。在“让钞票飞”的今日,“让子弹飞”显然已经玩不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