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贵阳9月6日体育专电 龙舟——不只是“端午专属”
新华社记者卢羽晨 王新明 闫起磊
一谈起赛龙舟,大多数人会想起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以及爱国诗人屈原。其实在我国,一些地方的龙舟竞渡跟端午节和屈原不一定有关联。
龙舟是一项在民间广泛开展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壮、苗、傣、白、土等诸多南方少数民族均有节日赛龙舟的风俗。比如在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举办地贵州省,在其清水江一带苗族的龙舟节就是农历五月十四日至二十六日,而非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据当地民间传说,这是为了纪念苗族古代一位潜入水中与毒龙搏斗而牺牲的老人。
尽管各地纪念日期不同、对象各异,但无论哪里,都会在赛龙舟时将舟船装扮成龙型,以锣鼓、呐喊助阵。1991年,在广西举行的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龙舟第一次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
龙舟比赛是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参赛运动员最多的项目之一。根据竞赛规则,龙舟是一项集诸多划手依靠单片桨叶的划桨作为推进方式,运用肌肉力量向船后划水,推动舟船前进的运动。中国龙舟协会的标准比赛龙舟配备有龙头、龙尾、鼓、舵,以此保持中国民俗传统。而在传统的龙舟比赛中,可考虑再添加锣。
“沅水流域的渔家子弟,白天玩不尽兴,晚上犹继续进行,三更半夜后,住大河边的人从睡梦中醒来,还可听到水面飘来蓬蓬当当的锣鼓声。”在《端午给我的特别印象》一书中,文学大师沈从文笔下的龙舟竞渡热烈活泼,深受老少乡亲的喜爱。(完)2011/09/06 09:02
此稿为新华社体育专线稿件,严禁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