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见习记者 彭敏熠 中国女足一球不敌日本女足,在中秋节前夜黯然告别伦敦奥运。刚刚率领中邦队在“大阪市长杯”比赛中勇夺桂冠的成耀东,也向记者承认了两国足球的巨大差距。“别看我们这次拿到了赛事冠军,但如果用长远的发展眼光来看,我觉得两年以后日本这批小孩肯定能超过我们,而且这种差距会越来越大。”
选人才,标准需与国际接轨 在上月底日本大阪举行的“市长杯”中,抱着练兵态度的中邦队“一不小心”将冠军奖杯收入囊中。夺冠回来后,外界对于这批小队员刮目相看,而他们在客场捧起奖杯的经历,也被看成是心理抗压能力成熟的表现,但成耀东对此却不置可否:“赢球固然可喜,但这并不代表我们技高一筹,就场上表现出的内容来看,我最大的感触是悲哀,因为日本小孩的踢球路子要比我们成熟不少。”
成耀东所指的踢球路子,无非是小球员对于足球运动的理解、对教练战术的拿捏等几方面,这些在中国选苗子时并不是很被重视的东西,却成为日本足球选材时的必要参考标准。“国内在选拔小球员时,更喜欢去考虑球员的身高、速度等方面,而对于小孩子的球感、大局观如何,很多时候我们并不重视。”中邦队的一位教练告诉记者,日本各级年龄段球员的风格,都是和巴萨一样,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有些日本小孩,你在场下看他貌不惊人,甚至感觉有些病态,但一到场上带几下、传几脚,马上就能令你折服。”“选材的路子不一样,就注定了今后走的足球道路不一样,你别看现在我们队伍拿到了冠军,但等到日本小孩身体长成型了,超过我们也只是时间的问题。”明知有那么一天,却无力改变最终的结果,这或许就是目前中国足球教练最为悲哀的地方。
基数少,青少年足球切忌拔苗助长 在日本呆的一周时间内,成耀东被当地的足球氛围深深震撼。他告诉记者,在大阪市内,政府为社会中那些爱好足球的人建造了一块足球基地,基地内有14片标准足球场,其中一半是天然草坪,另一半是人工草坪,大阪喜欢足球运动的市民,每天都可以去那边踢球。“也许这种场地在上海也挺普遍,但我们这边的场地大多数时候是空荡荡的,而大阪那边几乎每天都有人前往运动。在这些爱好踢球的人中,成年人只占10%,剩下的90%都是未成年人,这就是为什么日本足球的后备力量如此强大。”
日本青少年足球之所以强大,很大程度来自于其校园足球发展的兴旺。在大阪市中,拥有足球传统的高中多达数百所,当地的高中足球联赛举办得风风火火,上座率甚至超过中国很多地方的职业联赛。在足球运动得到大力发展的同时,日本高中的棒球、篮球等多项联赛也同样火爆,只要学生自己愿意,他既可以参加足球比赛,又能参加棒球比赛,不受任何制度上的限制。“在日本,学生们上午会在学校读书,下午放学后留下来训练,而他们去哪个场地训练,选择什么项目,都是他们自愿的,没有任何人的强迫。”成耀东说,“在中国,很多并不喜欢踢球的小孩,就因为身体素质可以,被教练挑到足球队中来强迫训练。这种被迫式的接受方法,可能在短期内出成绩,但长此以往,肯定是违背运动发展规律的。”
据记者了解,目前在日本长期参与足球运动的青少年有六七十万,而在中国却只有两三万人。“很多学校并没有足球传统和足球人才,但被告知必须报名参加,于是就随便写了一些学生的名字在报名单上,但比赛当天一个人都没有,直接放弃。”一位知情人士告诉记者,除了基数上的严重差距外,中国青少年足球搞不上去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决策层的急功近利。“一些基层队中,刚出两个好苗子就给职业队买走,而到了职业队,各种大强度的训练上去,身体壮了速度快了,但原本还应该在基层队中的基础训练却被忽视了。这就好比种草,日本足球的苗子是经过长期细心培养长出来的,而我们这边是硬拉出来的,这质量怎么能一样?”
作者:彭敏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