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搜狐体育
搜狐体育 > 网球-赛车-棋牌-足彩 > 网球 > 2011年中国网球公开赛|2011中网 > 2011中网各方评论

新华社:2011中网“场内冷场外热”

来源:新华社 作者:吴俊宽 汪涌
2011年10月09日21:48

    新华社北京10月9日体育专电    新华社记者吴俊宽 汪涌

    十月的北京,秋风已然萧瑟,而2011年的中国网球公开赛似乎也在经历着“寒潮”的侵袭。众多大牌的退赛和中国军团的过早出局导致了本届中网“场内冷,场外热”的尴尬局面。

    今年的中网比赛成了球星退赛的重灾区。赛前主办方主推的焦科维奇、莎拉波娃、克里斯特尔斯等“大腕”皆因各种原因爽约。孟菲尔斯、达维坚科、伊斯内尔等名将也都在赛前临时退出,阿扎伦卡、伊万诺维奇等好手在比赛进行中也先后因伤退赛,让本就称不上“豪华”的球员阵容显得更加星光黯淡。

    没有退赛的明星表现也不给力。法网冠军李娜首轮即遭淘汰,温网冠军科维托娃和美网冠军斯托瑟也都没能闯过第二轮。美国大炮罗迪克、丹麦甜心沃兹尼亚奇等具有票房号召力的球星纷纷“早退”,再加上中国军团早早全军覆没,价格不菲的内场球票吸引力自然大打折扣,比赛的上座率也就可想而知。能够容纳1.5万人的中心球场内,空荡荡的看台已是司空见惯的场景。

    中网的男子赛事级别相对略低,不是强制赛事,大牌们爱来不来确实无可厚非。而作为仅次于大满贯级别的皇冠赛事,中网女单比赛遭遇球星“早退”确实让人深感无奈。究其原因,中网比赛的举办时间是个不容忽视的“硬伤”。

    中网比赛十月开战,这是整个赛季的末段,球员经过一个赛季的征战,此时大多已是身心俱疲、伤病缠身。球员也是人,假期将至还要求他们在中网赛场保持稳定的状态和百分百的专注确实有些强人所难。就连WTA主席兼CEO斯黛西·阿拉斯特在接受采访时也承认说:“尽管我们一直致力于精简赛程,但是如今的赛季还是很长。球员经过一个漫长的赛季,确实需要休息了,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休息。”

    不过,无论是球员的集体低迷还是上座率的惨淡都不能掩盖中网营销的进步。据中国网球公开赛体育推广有限公司董事长张雅宾介绍说,今年中网赛事的收入增长率预计将超过20%,现场观众人数预计将创纪录地突破30万人次,多个比赛日入场观众都突破3万人。

    创纪录的观众人数和空荡荡的看台看似是一种自相矛盾,实际正反应了中网“场内冷,场外热”的现实。中网举行正值十一黄金周,整个中网期间安排了20多场嘉年华活动,观众只需购买价格低廉的外场票就可进场,不但能够像逛庙会般参加各类网球体验活动,感受中网的欢乐氛围,还可以观看外场比赛。

    中国金花郑洁/彭帅4日参加的一场女双比赛被安排在外场进行。只能容纳两千余人的一号球场不但座无虚席,就连球场外的铁栅栏也被围得里三层外三层,与中心球场的空看台形成鲜明对比。花外场票的钱,看“金花”的比赛,这让很多观众都大呼过瘾。

    对于中网组委会这种力图吸引观众、培育本土网球文化的运营思路,WTA掌门人阿拉斯特也是赞赏有加。阿拉斯特说:“中网应该是一个大派对。观众们来到中网可以看外场比赛、逛展台,他们并不一定是真正的网球迷,但是一样可以享受中网带给他们的快乐。逛比赛应该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赛事文化的积累也需要漫长的过程。中网创立至今也不过短短八年时间。一个仅有八年积淀的赛事,硬要向四大满贯那样的“百年老店”看齐确实不太现实。

    如今的“外热内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内外皆冷”,可怕的是“无人问津”。也许有一天,当中国的球迷基数积累到一定数量,当中网的赛事文化沉淀到一定程度,中网就能真正从外到内地“热”起来,“火”起来。到时再去争一个“第五大满贯”的虚名也为时不晚。而在那之前,一切急不来。(完)

(责任编辑:厉胜男)
 我来为新闻纠错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体育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