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体育 > 综合体育 > 击剑 > 击剑动态

李娜:遗憾儿子不爱叫妈妈 伦敦因女重团体复出

来源:新京报 作者:田颖
2011年10月24日10:31
刚结束的世锦赛,李娜拿到女重个人冠军,成为唯一在世锦赛中既拿过团体、又拿过个人金牌的中国击剑运动员。本版图片/CFP
  刚结束的世锦赛,李娜拿到女重个人冠军,成为唯一在世锦赛中既拿过团体、又拿过个人金牌的中国击剑运动员。本版图片/CFP
李娜希望在明年的奥运会上有所斩获。
李娜希望在明年的奥运会上有所斩获。

  网球的李娜、跳水的李娜、唱歌的李娜……搞击剑的李娜没有以上这些李娜名气大,她渴望的也不是名气、钱财,她只希望完成结婚生子的人生步点后,重新回到剑道,圆自己最初的奥运梦。

  【谈训练】

  会不会再吐胆汁,不敢保证

  雅典奥运会之前,李娜得了胆囊炎,每次大运动量训练之后都会吐胆汁。如今虽然得到控制,但是李娜坦言:现在如果上了大运动量,不敢保证不吐。

  俗话说“女人三十豆腐渣”,对一个30岁并且刚生完孩子不久的女人来说,征战国际赛事的难度极大。美女枪手杜丽、陈颖生完孩子后再回到国家队时都表示,能坚持打完一个队内比赛都悬。剑客李娜也面临这一点:体能吃不消。

  李娜去年8月产下一子,今年4月份才复出。刚刚回归国家队时,李娜的身体跟不上训练课。有时候其他人练完走了,她还会给自己加练体能,教练赵刚有时候都会看不下去,劝她不要练了。“身体确实不行,最近才跟上正常训练。这中间吃了很多苦,可是那能怎么办呢,路是自己选的。”

  世锦赛个人决赛后,李娜累得抽筋,跪在剑道上。“回来之后,还是得加强体能训练。复出到现在,身体没太出现异常,但是后面备战伦敦奥运会,可能会更艰苦,我不敢保证会不会像以前一样,累到吐胆汁什么的。”

  【谈目标】

  因女重团体复出,瞄准金牌

  虽然曾经排名世界第一,但李娜的职业生涯,在奥运会上取得的成绩并不理想。悉尼奥运会女子重剑团体第三名,雅典奥运会团体第六名、北京奥运会个人第4名。为了圆梦,李娜生完孩子后选择复出,不过她坦言,如果伦敦奥运会上不设团体项目,她可能不会考虑重新出山。

  刚结束的世锦赛,李娜拿到女重个人冠军,成为唯一在世锦赛中既拿过团体、又拿过个人金牌的中国击剑运动员。2006年都灵世锦赛,李娜、骆晓娟、张莉、仲维萍组成的中国女重队,拿到了中国击剑队首枚世锦赛团体金牌。目前李娜职业生涯还剩下的遗憾,就是奥运会。

  “北京奥运会没有女重团体项目,伦敦奥运会有了,如果复出的话可以参加个人、团体两个项目,可能机会更多一些。如果没有团体项目,我很可能就不复出了。”李娜称。

  李娜希望自己能在个人赛中有所斩获,更希望帮助中国女重团体这个传统强项在伦敦实现突破。此前中国击剑队从未有团体项目登顶奥运,只有1984年栾菊杰、2008年仲满分别获得女子花剑、男子佩剑的个人金牌。

  【谈家庭】

  儿子不爱叫妈妈,非常遗憾

  “相信我儿子一定特别坚强,不怕妈妈不在身边。”电话的另一端,正守在儿子身边的李娜对记者说,“我给他起的小名叫‘老虎’,就是希望他能像老虎一样独立、坚强。”

  击剑队从意大利回到北京后,原本要进行两天的总结。不过李娜因为有孩子的原因,提前返回吉林四平的家中。“一天24小时在孩子身边,比我走的时候高了,还会走了,不过是那种颠颠地跑,还走不利索呢。”李娜对儿子的变化惊喜不已,不过让她遗憾的是,孩子不怎么叫妈妈,“原来打电话时,他奶奶和姑姑逗他,他能叫‘妈妈’。我回来了之后,真没咋听他叫过呢。不过他才14个月,等我下次回来,应该就会叫了。”

  李娜说,最开始离开孩子时,不太适应,每天想儿子时只能看看手机里的照片和视频,为了不至于太挂念儿子,不得不一个劲儿地用训练来分散念子之心。“也没法给他接到北京来,我们平时除了训练,还要到处去打比赛,即使把他接过来也没法总在他身边。”李娜说她不太担心孩子没人疼:“他爸爸、奶奶、姑姑……这边太多人爱他了。”

  【谈人生】

  伦敦奥运会之后,回归生活

  结婚生子,不仅让李娜在做女人的路上变得圆满,也让她在职业道路上更加成熟。曾经那个典型的性情豪爽、有时略显急躁的东北姑娘,如今重返国家队后,有了更多的责任感,也更懂得沟通。

  2006年世锦赛夺得女重团体冠军时,李娜是阵中的核心人物,但她承认年轻时“任性、爱耍小性子、教练的话经常听不进去”。这一次复出之后,其主管教练赵刚认为,李娜变得成熟很多,两人之间的沟通比以前畅快很多。

  “有了孩子后,我身上多了一份责任,我会想着儿子会看到我的努力,我要让他知道,妈妈的拼搏是值得的。”李娜说,自己成熟了很多,“以前总是缺乏主动性,现在我的训练针对性、目的性都很强,我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知道该练什么。”李娜说自己的速度、力量确实大不如前,但经验和在赛场上的头脑冷静,可以弥补这些。

  栾菊杰曾是李娜的偶像,前者50岁了还出来打比赛。不过李娜此次的伦敦奥运会是她最后一搏了:“我不会像她那样继续打下去了,还是会选择彻底回归普通的生活,回到家人身边。”

  观察

  管理,能否人性化一些?

  采访完雷声和李娜,让我对中国体育模式感到不解。在中国,大部分运动员要背井离乡,亲人去世、爱人生育、逢年过节……都不能回家,要留在队里训练。总是有人跟我说“运动员分心会影响训练”,可是一边读大学一边训练的雷声,生完孩子复出的李娜,都告诉我们,运动员如果有除了训练以外的生活,或许成绩会更好。

  采访中雷声说,北京奥运会没有打好,是因为心态不对,压力太大,打乱了他原本的生活节奏,影响了发挥。我清楚记得北京奥运会前,去每个运动队采访都异常困难,队伍管理者打着“不要影响运动员备战”、“上面有规定不能接受采访”等旗号,拒绝一切采访。而运动员不准外出、不准随便接触外人、不准回家、不准乱吃东西……总之,小心翼翼如履薄冰。

  我问雷声,究竟是谁真正打乱了你的生活?他笑笑没说话。

  当初为了备战北京奥运会,有运动员跟我说家里有人去世了,没见到最后一面;有人奶奶病危了,不能陪在床前;有至亲结婚生子,不能前去庆祝;有人家里人忌日,不能去扫墓……

  记得去参加一个运动队的春节晚会,有领导说:你们应该为过年不能回家、为了祖国的荣誉而留在队中训练感到自豪……记得不少女运动员告诉我,因为大运动量训练,导致月经不调,甚至生孩子难产……

  相比这些,雷声、李娜或许是幸运的,他们只不过没在北京奥运会上拿到好成绩,还没有被太多干涉私生活。而我接触过的一些运动员,非常想上学,但是队里握着档案,死活不肯同意,理由是“上学会耽误训练”;还有些女运动员,平时队里管得严,没时间外出,即使有机会交男朋友,也会因为见面时间太少分手。拖到快30了退役,一身伤病,再想找个人嫁了谈何容易。

  雷声说,上了北大之后,运动成绩没有受到影响,反而有所突破;李娜说,结婚生子能让她更有责任感。可是在大部分中国体育官员、教练员眼中,上学、爱情乃至家中遭遇变故回个家都能影响训练,他们为何不能认识到,给运动员压力的、让运动员无法好好调节的、影响运动员情绪的,正是这些不够人性的管理手段所致。

  本报记者 田颖

(责任编辑:何足道哉)
 我来为新闻纠错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体育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