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锻炼1小时的目标我们早就实现了,除了大课间、长跑这样的‘必修课’,我们还有体育社团活动。现在我们有各种社团39个,涉及乒乓球、健美操、板球、藤球、无线电测向等体育项目,每周三固定活动,学生们热情很高。”天津四中德育处杨文欣主任对记者说起学校体育活动的开展情况。
谈话间,楼道内传来指导学生做眼保健操的音乐声。“对这些,我们是有具体要求的,就像大课间活动一样,学生必须参加。每天上、下午的大课间活动,要求各班级在6分钟内在操场集合完毕。做操必须一丝不苟,这些我们都要记考勤、摄录存档,以此作为评比依据,大课间活动涉及班集体的荣誉,也与班主任的考评挂钩。”杨主任介绍道。
“您来得正好,今天是我们体育社团活动时间,我们去看看。”16时刚过,杨主任带我们来到操场,这里已经有几百名孩子在进行准备活动。不一会儿,操场上便热闹了起来,打篮球、排球的,踢足球、藤球的,还有一拨人在远处玩板球,另有一群学生在练习无线电测向……“不光是这些,”杨主任指了指不远处的一座体育馆,“那里还有不少人呢,他们是乒乓球、健美操、集体舞的爱好者。”
初三2班的房昊白白净净,鼻梁上架着一副眼镜,别看这副斯文模样,他却是个体育迷。“我喜欢足球,羽毛球、跳绳也都玩儿,平时还会去游泳。”房昊说。“这不影响学习吗?”记者问道。“没什么影响,学习与运动没有什么冲突。我反而希望运动能多一点。”房昊的同班同学邢易和也支持他的说法,在这位小姑娘看来,运动就是紧张学习生活的调节剂:“在室外活动一下,心情很放松,绝不会影响到课业。”
四中主校区有3000多名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学生基本是“全覆盖”。引导学生从内心喜欢体育、参与体育,四中的办法就是“先赶再引”——先将学生“赶”出教室、“赶”向操场,再利用社团优势,将学生“引”到他们喜爱的项目中去。在这里,学生参加社团有个适应期,一旦觉得不是自己所爱,可以自由转项。每个学期,学生可根据喜好进行调整,满足了学生实现自我个性发展的需要。
采访日志
近些年,青少年体质和学校体育一直受社会关注。四中采访归来,记者真切感觉到:不是学生不爱动,关键要看校方怎样引导、怎样安排。四中的做法提供了很好的经验。 时 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