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体育 > 中国足球 > 中国国足 > 国足|国足征战2014世预赛 > 各方评论

广州日报:独生子女成为“新东亚病夫”?

2011年11月04日05:07
来源:大洋网-广州日报
独生子女成为“新东亚病夫”?
独生子女成为“新东亚病夫”?


  新闻点眼:

  卡马乔曾经对西班牙媒体抱怨,经过他来华后的观察,中国足球上不去的根本原因是中国体育进入了“独生子女时代”……

  日前,在长沙举行的第5届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冬季长跑启动式,有部分孩子在绕着田径场行进一圈,立正站立不到半小时后,一下场就瘫倒在地……

  “孩子在体育运动时很容易出现受伤的情况,万一发生事故,学校真就吃不了兜着走了。”成都双语实验学校体育教研室主任李浩东接受采访时感慨,现在有的学校干脆不开展体育活动,利用这段时间变相给孩子补习文化课,甚至一些校长说出“宁可让学生坐死,也不让学生跑死”的惊人言论。

  从1985年开始,我国进行了4次全国青少年体质健康调查,结果显示,中小学生的肺活量、速度、力量等体能素质持续下降。以2008年为例,学生肥胖率比5年前增长了50%,眼睛近视的比例初中生接近60%,高中生为76%,大学生高达83%。“新东亚病夫”的出现是否还是杞人忧天?

  独生子女也正在逐渐成为中国体育的主力军,这些新一代运动员们特立独行、个性张扬,不受传统观念的束缚,勇于展现自己,但同时也存在团队精神欠缺、过分自大,随心所欲的问题。

  本专题策划 本报记者 陈伟胜

  本专题撰文

  本报记者 白志标 周婉琪

  本期嘉宾

  北京体育大学博士生导师、江西财经大学副校长

  易剑东

  独生子女体质为何下降?

  周婉琪:我觉得独生子女体质下降主要是社会原因造成的,独生子女绝对是家庭的中心,一丁点事情都让家长恨不得掏心掏肺。目前的“生存环境”过于恶劣气候越来越差,食品安全让人难以安心,病菌更是日新月异,孩子要在“重重危机”下茁壮成长实非易事。

  白志标:从1985年开始的全国青少年体质调查显示,青少年体质的几个关键指标如耐力、肺活量、速度、力量等一直呈现下降趋势,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除了生活方式发生巨大变化,教育部门忽视学生的体育课程、学校体育设施严重不足、畸形的升学压力和教育资源不均衡都是“罪魁”。即便在体育设施好的中小学里,体育课要么是摆设,要么有量无质。此外,中国体育与教育部门的分离也让大众体育的政策难以惠及青少年人群。

  周婉琪:饮食太“精”,吃了太多不必要的保健品和药物,当本应正常成长的免疫系统受到人为“破坏”后,孩子的体质难免下降。此外,现在的孩子堪称“数码宝宝”,小小年纪,拿个Iphone、Ipad、PSP之类的数码产品都能瞬间上手。小孩们如果花太多时间沉浸在数码世界中,再加上学习任务,他们还有多少时间去锻炼身体呢?家长不是不知道孩子锻炼不够,但面对生活的压力,又有多少父母能自己坚持锻炼并带小孩去锻炼呢?

  易剑东:我认为独生子女体质下降主要有三个原因:首先,现在的学生学习负担大,学校对体育课程的关注不够,学生们自然不愿进行体育锻炼;其次,在传统观念影响下,大多数家长依然认为只有学习好才能让孩子有更好的发展,在体育方面不愿投入精力和资金;第三,现在生活方式比过去更多样化,孩子们面临的选择和诱惑更多了,体育活动不再是唯一“好玩”的事情,似乎上网等其他活动更有吸引力。

  因为“独生”才缺团队精神?

  白志标:近年来总能听到运动队教练们感慨,现在的运动员不像过去那么好管了。独生子女已经成为运动队中的绝对主力,他们有想法、有个性、太自我、敢于表达、缺乏大局观和团队意识,这是教练们共同的感受。但目前中国竞技体育的管理却依然是集训制,今年发生的中国男篮国青队“血谏”要求更换主教练范斌,以及短道速滑队两次斗殴的事件,更加凸显了独生子女运动员张扬的个性与固有管理体制之间的矛盾。

  易剑东:我觉得团队精神的缺失与独生子女现象并没有太大关系,主要原因是现在社会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独生子女们成长的这些年恰恰是我国经济发展最快的阶段,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都在变化。运动队中的独生子女从事的工作是挑战人类身体的极限,要付出很多辛劳和汗水,而这种付出可能没有任何结果,甚至不如一个小歌星唱首歌挣得多,这种社会结构的失衡容易引发年轻人心态失衡。应该说独生子女问题仅仅是中间变量,大环境的变化让运动员参照的群体发生了变化。

  周婉琪:一切以自我为中心,没有兄弟姐妹,也少有街坊邻里的玩伴,长期浸在虚拟的个人世界中,独生子女多不擅交际,自然也就缺少团队精神。其实一些集体的体育项目本来是培养团队精神的最好平台,然而自己去锻炼身体都那么难,更何况找一大帮人一起玩?而且运动员们至今连读书问题都没能解决好,受教育的程度低,一旦金牌在握,就更容易自我膨胀,迷失方向。

  易剑东:个性强不一定是坏事,过去过分强调集体主义而抹杀个性,现在则属于一种“反弹”。此外,我们竞技体育目前的这种奖励体系容易造成运动员心态的变化,过去不管奥运会夺冠还是全运会夺冠,奖金都没多少,现在则不同,项目不同夺冠后得到的奖励也不同,有些运动员只能凭借夺冠来为下半辈子积攒资金,这样的情形下,也难怪运动员只为自己着想而忽略团队。

  白志标:我觉得独生子女的这些特点对竞技体育的影响要一分为二地看,毕竟体育赛场是需要张扬个性的地方,我们过去的运动员相信大家也都看到了木讷、呆板是共性。尽管现在体育管理部门也开始允许运动员展示个性,但运动员一旦真正将“本性”表现出来,却又经常受到指责,周洋在冬奥会夺冠后的质朴语言可谓真情流露,但却被批要首先“感谢国家”。

  周婉琪:你听过你的小孩说“我需要玩耍的时间”吗?你的小孩是否总是在学习呢?就算你的孩子没有把全部时间用来学习文化知识,但他(她)是否还需要学弹钢琴、学下棋、学画画?小孩需要在玩耍中学习,然而业余爱好一旦也变成了课堂知识,本来好玩的东西也就都变成了负担。我的孩子不喜欢去俱乐部学轮滑,但他喜欢踩着轮滑到广场上跟小朋友们一起追逐,那些原本陌生的小朋友只需要一会儿就玩成一堆了。只要体育锻炼变成了好玩的游戏,何愁独生子女的体质不好?

  学校何以重智轻体?

  白志标:我们的孩子总在做着同样的“工作”做作业、上课外辅导班,因为学习好仍然是“好学生”的唯一判定条件,这直接导致家长们忽视孩子们的体育锻炼。此外,体育锻炼在独生子女的父母们眼中是危险的,学校也担心因为体育锻炼让学生受伤而引来家长的“讨伐”,因此体育课也就成了“保姆”带领下的“自欺欺人”。

  易剑东:重视智力发展而忽视体育也与我们的传统有关,过去一直有“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说法,加之现在社会风气的影响,所以出现了家长过分重视智力的现象。其实不是家长不想改变,而是社会不允许,是社会变革造成了独生子女乃至更广层面的人的道德品质发生了变化我们学习的东西与现实要求差别很大,而理想与现实又存在差距,所以我们的道德迷失了。其实每一代人都有这种倾向,因为我们是从集体主义盛行的时代过来的,所以难免戴有色眼镜来看待孩子们。目前这种现状不是家长、学校想改就能改的。我想说的是,重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才是教育的基本要求,没有这个不能算是完整的教育。

  周婉琪:智力是很重要,但不是全部,作为父母,你想要一个冷血、没有良知的高等知识分子小孩吗?学习与智力其实只是个人修养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已,首先要的是身体健康、做个好人,最后才是有所成就,只重智力发展,忽视德育和体育发展,无疑是错误的。
(责任编辑:杜涛)
  • 分享到:
 我来为新闻纠错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体育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