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体育 > 中国足球 > 足坛聚焦_中国足球

巴力买提江掀新疆足球热 三优势促使走职业道路

2011年11月29日19:58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乌鲁木齐11月29日体育专电 题:巴力、买提江:星星之火还是昙花一现?--探索新疆足球职业化之路(一)

  新华社记者林德韧 何军

  巴力、买提江……职业足球在新疆这片广阔而神秘的土地上播下了种子。马路边,学校里,上至七旬老汉下至垂髫幼童,几乎处处可见飞动的足球和欢快的身影。

  不过,兴趣归兴趣,新疆孩子到底能不能吃上足球这口饭,依然被画上大大的一个问号。

  在新疆,踢足球究竟有没有出路?能不能成为足球明星,或者以这个为职业养家糊口?作为足球运动开展较为成熟伊犁地区,足球在这里的兴衰起落,或许能够提供以上问题的答案。

  伊犁足球,朝阳还是落日?

  因为曾经有临近中苏边境的独特地理环境优势,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成为新疆乃至全国接触足球运动较早的地区。已经退休的伊犁哈萨克自治州足球资深教练山树骥说:“在上世纪50-60年代,苏联领事馆和当地的学校每周都踢一次比赛,每天放学,孩子们都就地放两块板子当球门,到处都在踢球。”得天独厚的条件烘托了伊犁的足球氛围,这项全球第一运动也在这片生机勃勃的土地上扎下根来。

  曾经的辉煌延续到了现在,就在2011年,伊宁市依然可以组织起43支学校足球队参加的青年比赛。从数量上看,伊犁地区喜欢踢足球的孩子现在仍然不少。

  伊宁市文体局副局长牛浩介绍说:“现在伊宁市的足球氛围很好,小学生比赛都有1000多人看,州足协杯比赛更是能每场吸引到5000-6000个观众。”牛浩说,除了学校球队之外,伊宁市还有11支由足球爱好者组成的业余队,每周六、日都进行比赛。

  在伊犁州新源县的土场上,虽然已经到了假期,但是依然可以见到三五成群的孩子在踢足球、打篮球。在几百公里外的乌苏市,足球文化更是沁浸到了城市的各个角落,就连广场上的石凳都是足球形状的。

  孩子想当球星,有几条路可走?

  孩子们踢球氛围火热,不过,成为职业球员依然是他们遥不可及的梦想。伊宁县文体局副局长张京华表示,在新疆,小学生要成为专业运动员,道路无非有两条,一是进入州运动学校,在中学年龄段进行号称“业余”而实为专业的训练。二是进入普通中学的校队,或者专业足球学校,打出好成绩被上一级的运动队相中、挑走。

  要走通这两条路却都并不容易。

  首先,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运动学校的生源质量却不断下降。伊犁州体育运动学校校长郭建钢颇为无奈地说:“现在肯练体育的孩子越来越少了,学生数量在增加,但是质量却在下降,有苗子,但是很少,大部分是在小学、初中混不下去的,才来上运动学校。自治区目前共有8所体育运动学校,面临的问题都差不多。”

  其次,上普通中学的学生,由于课业负担渐渐加重,平时训练时间收到了很大的影响。除了训练质量以外,中学生球队参加比赛也受到了各方的限制。在伊犁市学校足球开展较好的伊犁一中,教练肖开提就遇到了取得好成绩之后,反而不能得到各方支持的尴尬情况。

  “因为学校培养出的优秀苗子都被自治区、其他省份的队伍挑走了,没法为伊犁打自治区运动会,”肖开提摊开了手掌,这样说道。

  好苗子大家都想要,但在地方上渐渐出现了“我不用,你也别想用”的现象,许多球员在青少年时期就被争抢着注册了。

  新疆体育局足球运动管理中心党委书记韩晓鸣说:“由于新疆没有足球俱乐部,所以球员在20岁以后,能力好的可以转会去其他的俱乐部,不好的只能流入社会待分配。”

  自产,却不能自销,孩子的足球梦,还是要看天吃饭。

  巴力、买提江,星星之火还是昙花一现?

  “新疆足球搞了这么多年,不才出了一个巴力吗?”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文体局竞体处处长李铮这样说道。

  确实,巴力、买提江的成材之路,有他们的特殊性。

  1989年出生的巴力可谓新疆足球造就出来的一位奇才,从小酷爱足球的他从小学生校队一路打拼到了新疆自治区队,并在全运会上一战成名。从一名新疆球员的发展轨迹来看,巴力从城镇到地区,再到自治区,他已经做到了极致。

  不过,就是这样发挥到极致的运动员,却不得不面临着成材路上的诸般尴尬。虽然从小在踢球方面就天赋异禀,但是身边不断有人对他说“踢球没前途”。巴力的家庭条件并不好,为了供他踢球,父亲曾买断了工龄,曾面临过事业的尴尬,也是非常偶然的机会被杭州鸀城队相中。而买提江虽然较巴力来讲有较好的家庭条件,但是同样也是在自治区外的俱乐部成材,出去的道路都并不顺利。

  巴力与买提江的道路,并非容易复制,他们走向成功所经历的每一个波折,都可以断送一个孩子的成材梦想。

  在新疆,孩子们成为职业足球运动员的代价是巨大的。其实又何止是新疆,在全国的很多地方,“重智轻体”的现象也并非存在一天两天了。吉林省延边州体育局副局长于长龙就表示:“对于中国的孩子而言,高考才是决定终身的东西。如果足球领域的功利化思想不能从根源上解决,那么家长是不会冒险送孩子来踢球的,足球后备人才的培养只能流于形式。”

  孩子踢球,谁来买单?谁来保障意外事故?如果成不了职业球员,教育怎么办?这些问题,也并非在新疆独有,而且,不解决这些问题,孩子们的足球梦,就依然会遥不可及。

[1] [2] [3] [下一页]
(责任编辑:魏贵玉)
  • 分享到:
 我来为新闻纠错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体育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