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体育 > 篮球 > 篮球其他

綦江河畔“梦之队” 球迷热情被点燃运动无极限

2011年12月07日08:58
来源:重庆日报

  三个陌生人,因热爱篮球而结识,并组成綦江首支业余篮球队。这支篮球队吸引了更多的篮球爱好者加入,滚雪球般在綦江形成30多支篮球队,继而又延伸成为多个体育运动圈子,推动了綦江全民健身运动的发展。

  这支最初的篮球队,本名“孟家院队”。但因为它产生的“滚雪球”效应,而被当地人称为“梦之队”。

  星星之火

  2001年9月,一个静寂的周末早晨。刚从乡镇调进县城工作的吴秀斌,习惯性地在早上6点钟起床,并带上篮球。早在几天前,他就“侦察”过,自己住家的孟家院附近,县党校操场周末也没关门,还立有篮球架。这天除了他,另外还有两个人也在打球。不过,大家都自己打自己的,并没说话。

  两三个周末后,三个没怎么说过话的人因为篮球而攀谈起来。其中金强在做生意,而吴秀斌和罗书权是公务员。

  三个人不好打对抗赛,吴秀斌请到同样喜欢打篮球的李自加入。听说有这么一支篮球队,附近的篮球迷纷纷加入。

  “无论老幼、高矮胖瘦,只要喜欢打球,都可以加入。”吴秀斌说。于是,这支篮球队既有一米九的彪形大汉,也有身高不足一米六的“灵巧型”队员;除了公务员,还有生意人、待业青年……篮球,在这里团结了一帮不同个头、不同职业的人。

  从赶水镇退休后搬到县城居住的张泽新,虽然身材瘦小,但并不防碍他成为这支球队的主力之一。张泽新的女儿让父亲到主城“享清福”,但半年后张泽新却“偷跑”回来了:“小区里没人打球,闷得我心慌。”

  星火燎原

  孟家院位于綦江县城南边,许多篮球迷得穿过半个城来县党校打球。最多的时候,这支队伍有30多人,分为一队、二队。

  为了就近打球,远处的球迷根据地域“自立门户”,自封名号:V兄弟、征峰……

  为了与其它球队区别开来,在县党校打球的人不得不给自己的球队起名:“孟家院队”。

  2008年,由县篮协牵头,县内几支篮球队联合起来,在夏季举办周末篮球赛。由于参赛队伍较少,比赛都安排在周末进行。而今年,全县已有十几支球队报名参赛,赛程贯穿整个7月——除了周末,周一至周五晚也有比赛。

  目前,綦江县已有30来支篮球队。除了县机关、部门,各乡镇、部分企业都有篮球队,一些乡镇还主动举办篮球邀请赛。

  比赛的红火,让只有百万人口的綦江县,拥有国家一级裁判员20多人。国际篮球邀请赛、全国青年男子篮球联赛等重大比赛,也纷纷落户这里。

  搭上“健康重庆”快车

  一支小小的篮球队,为何能点燃这么多人的运动激情?

  綦江县篮协主席叶宁说,篮球运动在綦江有较好的群众基础。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全县包括篮球在内的各项运动蓬勃兴旺。近年来,随着“健康重庆”的展开,县内中小学都有了自己的塑胶跑道和运动场,并对外免费开放。“运动的气氛浓了,场地条件好了,大家都愿意出来‘动一动’。”球迷刘德龙说。

  以篮球为媒,运动爱好者们又根据自己其它的爱好组织起乒乓球、羽毛球、自行车等运动队伍。“县内举办的万人绕城跑,我们球队全体参加。”吴秀斌说。

  因为参加者的增多、打球水平的提高,作为“孟家院队”创始人之一的吴秀斌,现在已退到“二线”;而“孟家院队”也因为在县内篮球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被球迷们亲昵地称为“梦之队”。

(责任编辑:王江)
  • 分享到:
 我来为新闻纠错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体育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