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国内出现了第一批散打赛事,两年后,“散打王”的品牌逐步创立起来。刚接触散打赛时,国内大多赛事直接搬用业已成熟的K-1运作模式。十多年来,中国散打赛事在规则、裁判等方面相对成熟,在细则上与国际惯例没有大的偏差。但国内赛事惯有的思维模式让散打赛在一些细节上出现问题,而这很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这毕竟不是战场,只是一场武术比赛。”武术名家韩建中表示,赛事组织者应该从规则、裁判、医疗等方面做好队员的保护工作。
【差距】
国内裁判系统不注意细节
“直接搬用K-1模式,中国的搏击赛事发展很快。”北京某搏击俱乐部老总李强(化名)对搏击赛事运作模式很清楚。“我们的搏击赛事已经处于一个相对规范、成熟的阶段,与国际运作大多接轨。”不过邹国俊也坦言出于中国国情和惯有的思维模式考虑,国内赛事运作诸多细节仍欠考虑。
看过上官鹏飞和崔飞比赛后,很多拳迷都有疑问,在裁判第1局读秒前并未让崔飞先退回角落,后者一直尾随在裁判身后,这已然违规。李强同样提到了裁判问题:“我们的裁判系统与职业赛事不太一样,执法过程中有一些弹性在里面。”
混迹在搏击圈多年,李强对国内外的赛事运作有缜密的比较,“细节上有很大差距,这可能也跟国情有关系。”李强向记者举了个小例子,“国外哪怕是一个社区的小比赛,每个环节都要签字。细到擂台边上站几个人,每个人的位置在哪里,都要在赛前一一确定。我们的习惯可能是一些小细节就不在乎了,差不多就成。”邹国俊顿了顿,很感慨,“如果把后果放大,还是很可怕的。”
【影响】
多项对抗赛因此被叫暂停
很多人认为搏击项目很危险,但李强并不认同,“如果一项运动无法保护选手安全,那它是不会持久的。”李强表示,搏击甚至没有自行车、赛车、骑马等项目危险。
“越高水平的比赛,越不会出现问题。”李强称受制于选手的自身条件以及裁判因素,低水平比赛反而容易出现意外,“低水平选手很容易犯错,诸如闭眼、低头、转头等本能动作时常出现,也给了对手进攻机会。”
上官鹏飞事件对中国的商业搏击赛打击和触动很大,原定12月10日在海口进行的功夫王争霸赛总决赛已推迟至明年,计划12月17日在天津进行的中国VS印度尼西亚拳击对抗赛也被叫停。12月10日晚在京举行的紫禁之巅国际赛中,满建刚对阵俄罗斯人伊万。第5回合,满建刚被对手击中头部,血流不止。出于近期上官鹏飞事件以及保护选手的考虑,现场医生建议比赛结束,原本点数领先的满建刚无奈只能被伊万TKO。
在李强看来,上官鹏飞事件带来的冲击远不止搏击项目本身,“这是大家都不愿看到的意外事件,但我们也不能因噎废食。任何行业都可能出现类似问题,但也给搏击界敲响警钟,今后赛事组织和执行一定要到位。”
【借鉴】
国外至少配备两辆救护车
70岁的武术家韩建中自幼随父亲“沱南侠”韩其昌习武,多年以来一直致力推广中国武术。他表示:“擂台非战场,这不是一场生与死的较量。”
韩建中介绍,在国外成熟的K-1、MMA(综合格斗)赛事中,从赛前到赛后,选手安全都有一套严密的保障体系。搏击圈的人都知道,一个频频出现事故的赛事是无以为继的。这一点,是中国散打搏击在追求商业利益时,必须要学习、遵守的前提。
以美国的职业格斗赛为例,赛事组织者在赛前会进行各种细致检查,选手的身体情况会随时在医疗档案中呈现。此外,国外赛事大都是选手通过经纪人来敲定,赛事各项组织相对透明。
1、选手在参赛前,必须有一份证明其健康的医疗档案,档案检查合格后,选手才会拿到比赛执照。在美国拳击界,只要脑部有一块小米粒大的血块,选手都无法获得参赛执照。赛前一天称重时,选手还要接受一次体检,包括血压、脉搏、皮肤、灵活度测试等等。这期间,医生会询问选手近期的伤病情况。比赛临上场时,选手还要接受一次检查。
2、比赛中,场上裁判、医务监督和赛事巡查员要紧盯场上情况,观察选手随时可能出现的情况。场外也必须有完善的急救体系,至少配备两辆救护车和4名医生。若有一辆救护车前往医院,在备用救护车到达指定位置前,裁判不会开始下一场比赛。
3、比赛结束后,最先冲进擂台的总会是现场医生,他们需要第一时间检查选手的身体情况。搏击赛中,很多症状会在赛后数分钟就消失,这需要医生第一时间查看。在选手回到更衣室后,组织者还会对他们进行一次全面体检,以确认选手是否需要接受进一步治疗。若选手有健康问题,医生会开出停赛通知,以确保选手在下一场比赛前恢复健康。
背景
K-1从日本起步
K-1是一种搏击比赛,K为Karate, Kongfu, Kickboxing等项目第一个字母的简写,这些项目均为一定规则下的搏击项目,1为第一、顶级之意,合在一起的含意为顶级搏击大赛。1993年由日本正道会馆馆长石井和义创办。K-1目前的影响已逐步扩展到日本以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