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体育 > 综合体育 > 功夫频道|武术|散打 > 功夫评论 > 上官鹏飞逝世评论

沈阳晚报:上官鹏飞之死暴露国内搏击市场隐患

2011年12月14日10:08
来源:沈阳晚报
  尽管许多人对上官鹏飞的离去或许早有心理准备,然而,当这个消息传来时,还是令人惊愕不已。一场搏击比赛何以夺去这个年轻的生命,这中间到底哪个环节出了问题?虽然被认定是一起意外事故,但这个看似偶然的事件实有必然,它暴露了长期以来中国搏击赛事组织不规范、搏击市场不成熟、职业化改革反复、体制不健全、裁判队伍不成熟等问题,这些都为选手的安全埋下了重大隐患。

  隐患一

  赛事组织不规范暗藏安全隐患

  目前,国内搏击赛事大致分为四类:第一类是体制内赛事,包括全国散打锦标赛、全国散打冠军赛、全运会,这类赛事一般由国家体育总局武管中心主办;第二类是武管中心挂名主办,地方体育局或各类体育公司承办的商业赛事,如2005年之前的全国武术散打王争霸赛,2009年至今的功夫王散打争霸赛,2009年中泰对抗赛;第三类则是由相关国际组织授权在中国举办的赛事,如WBO洲际拳王争霸赛;第四类,民间举办的比赛。

  与UFC、MMA(综合格斗)、K-1这类世界顶级赛事相比,国内搏击赛事的历史还很短,尤其是商业赛事的历史更为短暂,参照K-1举办的国内同类商业赛事存在组织不规范、赛制安排不合理以及市场不成熟等诸多问题,上官鹏飞事件则是这类问题的集中反映。

  赛前体检如同走过场

  赛前体检是保护选手安全的第一道关。有媒体称,上官鹏飞在参加功夫王之前头部有伤,且不说这条消息的真伪,如果他真有伤,为什么赛前体检未能检查出来,从而禁止他参赛?究其原因,还是国内各类赛事赛前体检并不严格,无统一标准,什么查、什么不查、怎么查,用业内人士的话说,这些都是走过场。

  相比之下,UFC的赛前体检则及为严格,被誉为“中国UFC第一人”的张铁泉对此深有体会,“UFC的赛前检查一般有十几项,心、肺、脑电图、验尿、抽血,甚至包括眼睛都要检查,称重也很严格。到了临上场之前还要测量一次血压,总之很严格。”据了解,医生会根据选手的身体情况决定他是否能上场,而在比赛后,医生也会对选手的情况进行评估,以决定他需要休战多久。正是有了这些严格的检查和把关,才最大限度保证了选手们的安全,这也使得UFC在18年来从未出现一起死亡事件。

  现场医务监督治疗落后

  国外成熟的职业赛事医疗保障非常专业,场上医务监督和赛事巡查员要紧盯场上的一举一动,观察选手随时可能出现的情况。场外也必须有完善的急救体系,至少配备两辆救护车和4名医生。比赛结束后,最先冲进擂台的是现场医生,因为他们需要第一时间检查选手的身体情况。在选手回到更衣室后,组织者还会对他们进行一次全面体检,以确认选手是否需要接受进一步治疗。

  对比国外赛事,国内比赛的医疗保障就很业余。中国搏击主持第一人韩彬主持国内各类赛事超过百场,他指出,“国内很多比赛不规范,现场通常就一两个医生,连个救护车都没有,真要是出了事,连医院都没法送!”MMA比赛评论专家刘文擘调侃称,“我上学时电视台总演美国职业拳王争霸赛,医师对运动员伤口通常采取按压和涂抹凡士林止血,看看中国这些年的比赛,涂红、紫药水、碘酒,弄得跟唱戏一样,更有给选手套个包苹果梨的网兜继续比赛。”

  赛制安排不合理

  众所周知,搏击赛事对运动员体能消耗极大,除了需要严格的身体检查,在赛事安排上也要科学和合理。UFC选手一般打完一场会休息2-3个月。只有出现选手受伤,才有可能安排同一个选手2个月参加两场比赛的情况,但这种情况也极少。

  反观国内,出于压缩成本等方面的考虑,国内散打锦标赛和冠军赛都采用赛会制,这使得选手“背靠背”出战的情况很常见。国内商业比赛存在同样的问题,2010年重庆中泰拳王争霸赛,张开印就曾在3天内打了两场比赛,虽然比赛都赢了,但却存在很多安全隐患。上官鹏飞出事的海口散打功夫王争霸赛也一样,选手和裁判都面临着“背靠背靠背”的连续作战,这对他们来说是一场严峻的考验。

  主办方造安全隐患

  搏击类商业赛事在中国开展的时间并不长,与国外相比市场基础并不好、观众不成熟,一位搏击界业内人士就批评说:“中国观众不是从欣赏的角度观看搏击赛事,他们看得是热闹,在乎的是输赢,而且只许中国选手赢。”

  韩彬表示,国内比赛观众喊打喊杀的情况很普遍,“尤其是中国选手对国外选手的比赛,观众的情绪很高昂,杀声一片。”正是因为这种心理的存在,赛事主办方为了迎合观众,经常会在安排对阵时做猫腻,比如安排比中国选手重量级轻的选手,这样能保证中国选手取胜,这种人为的安排其实非常危险,很容易导致选手受伤。

  以海口举办的官方功夫王中泰对抗比赛为例,主赛中80公斤功夫王白近斌KO的泰拳手,竟然是147磅(约66公斤)的泰国拳手仑披尼,彼此体重竟然相差了10多公斤。

  隐患二

  教练主宰“生杀”大权

  上官鹏飞出事后,外界都在议论武管中心的救助问题。一个基本事实是,官方并未对上官鹏飞不管不问,然而,其救助积极性和时机把握还是遭到了诟病。上官鹏飞女友接受采访时曾表示,“他的身体状态11月10日有所好转,当时我们家属提出转院,但领导并未重视起来,对方说如果转院的话会有很多方面的问题,就是一直拖,拖了好几天。后来转院的最佳时机就错过了。”

  可以说,上官鹏飞的事是经媒体曝光后才引起了武管中心的重视。此前,他们只是委派了散打部部长郑企平负责此事。而近日,武管中心主任高小军一行飞赴海口看望了上官鹏飞,表明了全力救治的态度。虽然此事得到了重视,然而,这其中也暴露了一些问题,“这次事件也把举国体制的弊端展现出来了,国外有完善的医疗保障体系和保险,选手出事赖不到领导头上。但国内没有,选手为中心卖命,不是给自己比赛,出了事有关部门就得负责”,圈内人士分析说。

  与中国其他运动项目类似,武管中心掌握着运动员的命运,体制内运动员想有好的出路,无非是靠参加全国锦标赛和全运会拿成绩,而全运会四年一届,且争夺极为激烈。近年来随着商业赛事的增多,很多选手将目光转向了奖金更高的商业比赛,不过,要想参加比赛并不容易。“专业队选手可以说在先天素质上比职业运动员要强,像张铁泉、戴双海、敖海林他们以前在散打王时期和同时代的柳海龙、宝力高差距很大,但是为什么他们后来能打出名,最强的专业运动员却打默默无闻了?就是因为举国体制,无上级部门批准,选手不得参加商业比赛。”而受此影响,一些队员想参加商业赛事通常会变通,有时竟然用化名,“河南队的某队员,参加今年6月"龙行天下"时就使用了化名,武管中心往往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举国体制还带来了“家长制”的管理方式,队里由教练说了算,上面由领导说了算,参不参赛,参加什么比赛都是领导一句话。“江苏队前几年爆发过队员集体退役事件,某教练本来不再担任江苏队教练了,但不知什么原因又回来了,这样一来队员不干了,于锦等一批名将选择了退役,他们那一代人只有一个人没走。”

  其实,体制带来的最为严重的隐患还是安全问题,“国外有一整套保证运动员安排的体系,比赛场上会从技术上、规则上加以保护,主办方赛制安排也会非常合理,最重要的是医生,运动员参不参赛,需要休息多久都是医生说了算;而中国的体制决定了,一切由教练说了算,不管选手有没有伤,身体情况怎么样,只要教练让上就得上,这才是最为严重的”,圈内人说。

  当然,也有被体制挤出去反而打出一片天的,最典型的代表就是张铁泉,由于在体制内没有发展,张铁泉通过参加商业赛事、办俱乐部、参加UFC进一步提高了自己的名气,成为了中国最著名的搏击选手。体制内OR体制外,现如今的中国搏击选手,依然面临这个两难选择!

  隐患三

  体制内赛事与商业赛脱节

  有人将上官鹏飞的不幸归咎于不带护具,其实放眼全球,最高水平的赛事美国职业拳王争霸赛、泰拳等都不戴护具,但这些比赛出现死亡的情况并不多见。

  “全国锦标赛因为长期在护具规则下比赛,比赛基本上变成推胸大会,KO率极低,就都把人往擂台下推,赢得比赛却很难看。习惯了锦标赛打法的运动员,通常很难适应商业赛,所以去打商业赛时就被人家泰国人一膝顶翻,就是因为平时没练过膝,没练过抗击打,也不会防守”,熟悉散打的圈内人士说道。另外,锦标赛选手技术素养与要求观赏性的职业搏击擂台有很大差距。比如崔飞击倒上官鹏飞的那一拳动作不规范,而且用手腕和小臂这部分没有拳套缓冲的位置砸压禁击部位后脑,伤害性极大。其实,早在上官鹏飞受伤之前,已经有多名国外搏击选手倒在这种击打后脑的违规动作上。

  虽然上官鹏飞之死是一个意外,但体制内赛事跟商业赛事在规则和护具方面的双轨制,无疑是罪魁祸首。“这根本不是护具问题,即便戴护具如果技术不规范,打击禁击部位也有可能给运动员造成意想不到的伤害,关键还是统一规则,不同规则下打法不同,谁也难保不出事”,圈内人士分析说。本报综合消息
(责任编辑:长城)
  • 分享到:
 我来为新闻纠错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体育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