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日晚,冬运会速度滑冰的赛场边来了几位特殊的客人。说他们是“特殊的客人”,是因为20多年前他们曾是这里的主人。
他们是1985年第一支速度滑冰国家队成立时的领队朱承翼、教练罗致焕、队员叶乔波和宋海友。现在这座世界水准的速滑馆里,挂着他们当年在此地训练的黑白照片。寒冬腊月,露天冰场,当年的种种艰苦都已成为他们生命中宝贵的财富。看着如今现代化的场馆,身体条件出众的运动员,他们也有话要说,话题不约而同。
罗致焕,1963年在日本举行的速滑世锦赛上夺得男子1500米金牌,中国第一位速滑世界冠军,“虽然我那时的成绩现在的女运动员都能超过,但我觉得,现在运动员的精神状态必须向我们学习”。
叶乔波,1992年冬奥会上为中国实现奖牌零的突破,“现在的运动员都很聪明,训练也很科学,不会像我们从前那样超极限训练,但是应该再多些拼搏精神”。
宋海友:“记得叶乔波有一次训练太累了,背对着我们直哭,说‘我就是想释放一下。’艰苦的条件恰恰造就了一代人,这样的精神值得中国冰雪运动员一代代传承。”
朱承翼:“中国速度滑冰在2014年索契冬奥会上实现金牌突破很有希望。但是,现在的冰雪运动普及不如从前了,一定要从根基做起,从学校体育做起。这不仅是运动员成长的规律,更是素质的培养。”
中途赶来的吉林省体育局局长宋继新说:“中国体育的发展短板是竞技文化软实力。这样的软实力,我们可以从老一代运动员、教练员身上看到。”
(本报长春1月6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