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体育 > 综合体育 > 其他 > 其他

体育生活化融入生活 促进人与社会更好全面发展

2012年02月07日09:57
来源:中国体育在线/sportspress.cn
  体育生活化,生活体育化。这不仅是一个概念,也正在成为市民生活中的一部分。

  上海市体育局副局长李伟听说:“体育生活化”是一种理念,“生活体育化”是一种行为。那么,体育如何真正融入百姓生活?在工农三村二居委,记者看到了热火朝天的体育健身氛围。

  小手牵大手 健康齐步走

  社区毗邻的中原幼稚园,小小运动场是孩子们的“健身乐园”。采访当天正逢幼稚园的亲子运动会,父母与孩子携手参与形式多样、妙趣横生的体育活动,显得十分热闹。阵阵呐喊声和欢笑声把现场带入了一个欢乐世界。小手牵大手,其乐融融,孩子得到锻炼,家长增进了与孩子的情感沟通。

  “体育生活化”在中原幼稚园已成为了一种常态化,幼儿园老师经常带领孩子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废旧材料,巧妙地制成体育器械,创设安全、有趣的运动环境。如:两个牛奶箱上,架一根小竹竿,就成了孩子跑跳的“跨栏”;还有适合孩子钻爬的“腊肠狗”、适合投掷的“城堡”、锻炼孩子上臂力量的拉环……供不同年龄段幼儿开展活动,激发孩子们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

  出家门健身 变“我要锻炼”

  每天早晚,小区健身广场、400米健身步道上,到处可见锻炼的居民,或健步走,或打球。九子乐园是大人和孩子寻找快乐的地方,或踢毽子,或是扯铃子;社会指导员正在为居民义务培训第九套广播操,锻炼氛围很浓郁。

  一座普通居民内,每个楼层墙上贴着“星之光”健身小报,一周一期,已办到了94期。版面上健身常识、运动技巧、场地信息,一应俱全。楼梯上还贴着红色数字,爬了几层楼,走了几米,一看即知。小区共有59个门洞,为了让居民“要我锻炼到我要锻炼”,每个门洞都安排一名体育志愿者,志愿者家里配有跳绳、毽子、呼啦圈、羽毛球拍等健身器材。志愿者不但自己要积极健身,每天定时召集居民开展简单易学、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一位志愿者阿姨介绍说,“楼里的居民都有健身的愿望,跟他们一说,马上就得到了响应。做做操、打打球,锻炼了身体,还拉近了邻里间关系。”

  杨浦区通过服务网络“建起来”,特色工作“试起来”,设施建设“活起来”,让体育进楼组、进家庭。今年实验基地增至21个,实现街道镇全覆盖。

  “生活体育化”理念是关键

  未来,“体育生活化”以怎样的模式更好地为市民健康服务?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赵文杰提出,“生活体育化”是群众体育的关键。“具体而言,就是将非体育行为变成运动的一部分,走路、骑车、遛狗、园艺,都是生活体育化的表现。”如何来实现?赵文杰认为:可以见缝插针、荤素搭配、抱团取暖。

  “见缝插针”,就是降低锻炼门槛,将零碎时间拼起来。“荤素搭配”,如果说固定时间、项目的锻炼是“荤”,那么“能走路尽量走路,能爬楼梯尽量爬楼梯,就是锻炼中的"素"”。“抱团取暖”,是有一个锻炼圈子,大家相约锻炼,避免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今年,上海继续推进体育生活化,将在每个区县布局体育生活化基地,根据本区特点,结合老百姓喜欢的运动,让体育真正融入生活。

  李伟听表示,将体育生活化作为落实“体育是民生”的具体表现,力求做到“三个引”:向市民引入“体育生活化”概念;引导市民利用好身边的环境和资源;引领市民科学健身的方法,不断提高百姓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促进人与环境的融合和人与社会的全面发展。

  本报记者 平萍

  作者:平萍
(责任编辑:小剑)
  • 分享到:
 我来为新闻纠错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体育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