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首页 - 新闻 - 军事 - 体育 - NBA - 娱乐 - 视频 - 财经 - 股票 - IT - 汽车 - 房产 - 家居 - 女人 - 母婴 - 教育 - 健康 - 旅游 - 文化 - BBS - 博客 - 微博
搜狐体育 > 篮球 > NBA_搜狐 > NBA新闻

乔丹案直击中国体育用品业软肋 企业不能总复制

2012年03月01日04:36
来源:中国青年报

  今天下午,一则“北京法院不受理乔丹体育商标侵权案”的消息,迅速在微博上传播开来。这则消息称,北京法院以“乔丹在中国没有唯一指定性,乔丹在美国只是姓,有成千上万人姓乔丹,没有特指某个人”等为由驳回了篮球巨星迈克尔·乔丹起诉中国乔丹体育公司的请求。不过,这则消息并没有明确的消息源,晚上,当记者致电代理此案的中方律师团媒体联络公司时,得到的答复是“尚未收到任何法院驳回诉讼请求的消息”,但对外界传言,代理方的态度是既不承认也不否认。

  无论“不受理”的消息是否属实,这则消息的出现已经反映出业内对此案未来走向的某种大致判断。正如业内资深人士马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所说,“我个人认为乔丹体育会最终胜诉,因为乔丹的这个商标已经注册了很长时间,并且还得到了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国名牌的称号。”

  自2月23日迈克尔·乔丹宣布起诉中国乔丹体育公司以来,多位中国法律界人士都对“乔丹案”发表了看法,他们认为乔丹体育注册乔丹商标的过程符合中国法律,迈克尔·乔丹胜诉难度很大。

  但对于乔丹体育来说,即使诉讼获胜,也未必能称之为“最终赢家”。

  在广大消费者心中,“乔丹案”产生的最大后果是此“乔丹”再也不是彼“乔丹”,尽管乔丹体育多年来一直宣称自己的产品与迈克尔·乔丹没有任何关系,但事实上,不少消费者正是因为“乔丹”二字才选择了乔丹体育的产品。一旦真正失去了“飞人效应”,公司的未来业绩必将受到直接影响。正如马岗所说,“即使中国乔丹获胜,此案对其品牌也将带来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对其进军海外市场也将是一个障碍。”

  “乔丹案”的出现对于精于模仿、复制、借用手段的中国体育用品行业来说,应该是一次警醒,“起码给一部分走捷径的人和企业提了个醒,走捷径也是有代价的。”马岗表示。

  但“乔丹案”可否成为促使整个中国体育用品行业走上自主创新之路的转折点,业内却没有信心。马岗对此并不乐观,而记者就此试图联系采访中国体育用品联合会相关负责人,也遭到“敏感时期不宜发表言论”的婉言拒绝。

  不过,记者早在多年前采访中国体育用品联合会秘书长、国家体育总局装备中心主任马继龙时,他就曾忧虑地表示,中国体育用品企业的最大不足,是科技研发能力的欠缺和品牌价值难以持续塑造。

  马继龙在北京奥运会后,发出了中国体育用品企业应加紧练“内功”的呼吁。北京体育大学教授靳英华在2009年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专题论坛上也曾表示,“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世界性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中国的体育用品制造业充分发挥了自身的劳动成本优势,通过国际间的产业转移获得了比较高的利益。但是,在承接海外产业转移的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中国体育用品制造业在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方面没有取得大的突破,同时,经济的发展和劳动力工资水平的上升也使传统的劳动成本优势有所减弱。加之目前外部环境的冲击,这一切使中国体育用品制造业面临着艰巨的结构调整任务。”

  在一位中国体育用品企业高管看来,在行业发展初期,企业通常都是通过模仿、复制和借用等手段起步,这无可厚非。但正所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当整个行业处于爆发式的发展过程中时,身处其中的人也往往失去了未雨绸缪的忧患意识。

  在业内人士看来,多年以来,乔丹体育明知自己有意无意地借用了迈克尔·乔丹的明星效应,就应尽早在掌握自主知识产权的工作领域做打算,而不是坐等迈克尔·乔丹找上门来的那一天。

  马岗用一则比喻形容中国当下的体育用品企业,那就是“走别人走过的路,能走得快一点,少了探路之累;踩着别人的脚印走,又稳又快,这等美事,跟随者自然不少。但路走多了,自然会遇到弯道或路变窄了的情形,众多行者拥挤着冲向前,都不曾想过有人会被挤下悬崖。可曾有谁想过,在走得又稳又快时,未雨绸缪地探索着领先之道?”

  “某些方面,我们的民营经济走到今天,不泛开拓的勇气,但创新方面的突破还不够。”马岗表示,通过“乔丹案”,中国体育用品企业应意识到,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一家企业要以长远和国际化的眼光来定战略、看问题。否则,像中国乔丹这样缺少核心技术和品牌竞争力的中国体育用品企业,即使赢了一两场官司,也很难在日趋严峻的国内外竞争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

(责任编辑:绳垚)
  • 分享到:
 我来为新闻纠错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体育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