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首页 - 新闻 - 军事 - 体育 - NBA - 娱乐 - 视频 - 财经 - 股票 - IT - 汽车 - 房产 - 家居 - 女人 - 母婴 - 教育 - 健康 - 旅游 - 文化 - BBS - 博客 - 微博
搜狐体育 > 综合体育 > 其他 > 其他

山东群体工作经验:兴办民生体育 打造运动城阳

2012年03月02日09:03
来源:中国体育在线/sportspress.cn
  青岛市城阳区是青岛未来发展主城区。近年来,城阳区围绕宜居幸福城区“人人都有好身体”的建设目标,坚持以“兴办民生体育、打造运动城阳”为引领,以“建设群众身边场地、举办群众身边活动、完善群众身边组织”为重点,全面推进群众体育事业发展,基本形成覆盖全区的“15分钟健身圈”,有力提高了全民健康素质,增强了群众生活幸福感。

  坚持民生为本 超前谋划 筑牢基础

  面对城市化加快推进导致城市寸土寸金带来的利益冲突,城阳区坚持把保障群众身体健康作为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超前谋划,统筹推进城乡公共健身场所建设,为推动群众体育事业大发展筑牢根基。

  牢固树立规划“一盘棋”思想,按照服务人口、服务半径将全区8个街道划为34个片区,编制公共体育设施专项规划,加快构建以社区中心为主体,以市民运动公园、社区体育活动中心及健身路径等为补充的群众体育健身网络。目前,体育设施专项规划已覆盖230个社区、88个居住小区,规划建设各类公共体育健身场所近千处。

  坚持政策配套全方位。按照“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的要求,明确要求占地500亩以上的居民小区必须配套建设市民运动广场,房地产开发项目必须率先建成市民运动场所。近年来,全区城市开发项目体育设施配建率保持90%。建立群众体育事业经费稳步增长的长效机制,全区群众体育设施建设投入占财政公共支出的比重达到8%,人均体育经费达15元。将体育设施建设列入街道、社区目标绩效考核重要内容,出台《幸福社区建设标准》,对群众体育活动设施配套规模、标准、数量及队伍建设、活动开展情况做出明确规定,坚决执行,严格考核。

  坚持设施建设一体化。坚持全域布局、中心辐射,借鉴新加坡“邻里中心”建设模式,以区、街道、片区为重点推进社区中心建设,配套建设运动场及公务服务、大众娱乐设施。目前,区级社区中心和8个街道级、7个片区级社区中心已投入使用,2012年计划再建15个,正在加快形成覆盖全区的“15分钟便民服务圈”。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推进,在主城区建设区级综合性群众健身场所,在公共广场和公共空间广泛安设健身器材,在街道驻地建设市民运动公园,在社区建设体育活动中心和健身路径,在山区建设登山路径,目前已建成区级综合性群众健身场馆6处、带有300米或400米标准田径场的市民运动公园32处、登山路径400多公里、社区健身路径600多条,形成“活动中心村村有、健身路径处处见、休闲广场合理分布”的群众体育设施建设格局。

  坚持活动为重 丰富载体 打造品牌

  城阳区把提升群众健康素质和幸福指数作为开展群众体育活动的首要目标,多层次、广领域开展群众体育活动,全力打造特色群众体育品牌,营造“全民健身、追求健康、增进幸福”的浓厚氛围。

  打造市民运动会品牌。坚持全民性、综合性原则,每年举办大型市民运动会,组织举行田径、乒乓球、网球、足球、篮球等10余个项目,时间跨度达120余天。在市民运动会期间,组织街道、社区及各行各业,因地制宜举办小型多样的体育比赛,既活跃了市民业余生活,又推动了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广泛开展,全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50%以上。

  打造登山健身活动品牌。大力倡导“快乐登山、体味健康生活”理念,依托修建的登山路径,配套完善停车场、休息坐椅、指示牌等硬件设施,全年免费向社会开放,引导群众积极开展登山健身活动。

  打造阳光体育品牌。深入推进校园阳光体育运动开展,全面启动“区长杯”系列活动,全面普及、全员参与,各种参赛队伍达360余支,参赛人数达15万人次,中小学生参与率达100%,形成了“班班有活动、校校有特色、月月有比赛、人人都参与”的生动局面,推动了青少年意志体魄的持续增强。

  打造“夕阳红”活动品牌。找准老年人闲暇时间充裕、参与活动积极的特点,定期举办培训班、到社区巡回授课,指导老年人开展“太极拳进社区”等体育活动,丰富老年人业余生活。全区每年参与体育活动的老年人达6万人次。

  坚持服务为先 强化引导 提高软实力

  城阳区致力于满足群众多元化健身需求,加强体育组织、体育队伍建设,吸引群众以先进的体育文化占领思想阵地,激发“参与健身、追求健康、崇尚文明”的热情。

  一是推进健身活动站点建设。充分发挥社区健身辅导站的组织宣传作用,在促进群众体育运动普及的同时,加大体育文化、健身常识和健康知识宣传力度,引导群众自觉摒弃陋习,追求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全区建成健身辅导站点220个,每年举办各类健身活动、宣传讲座500余场次,参与群众40万人次。

  二是推进体育协会组织建设。坚持社会办体育,健全行业、协会、俱乐部等健身服务组织,带动体育服务个性化、高端化发展。组织成立运动协会10余个,建成较大规模的健身俱乐部11家。

  三是推进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实施“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工程”,以热心体育工作的社区居民、街道干部、学校体育教师为主体,举办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骨干、体育活动骨干等专项培训班,打造一支理论水平高、技能素质强的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近年来,培训社区骨干1500人以上,社会体育指导员达到898人,万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18人。

  本报记者 张旭光

  作者:张旭光
(责任编辑:小剑)
  • 分享到:
 我来为新闻纠错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体育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