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搜狐体育
搜狐体育 > 综合体育 > 其他 > 其他

全民健身着力改善体育民生 让百姓享受体育实惠

来源:中国体育在线/sportspress.cn
2011年02月28日09:54

   近日,《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以下简称《计划》)正式颁布,引发多方关注。参与《计划》起草与制定工作的著名体育学者、苏州大学教授董新光表示,《计划》是在《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基础上的继承与发展,不仅更符合我国现阶段国情,也在内容上更加务实,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在内容上,都体现了创新和突破,势必会为老百姓带来更多的体育实惠。

  董新光表示,《计划》虽然名为“计划”,但实质却是指导我国十二五期间,全民健身事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全民健身事业、群众体育事业的发展规划。它的意义不仅在于从实现体育目标的层面,为全民健身事业提供了抓手和制度支持,也为改善我国“体育短板”,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体育强国建设提供了制度保障。

  董新光说,时代在发展,国家的大环境在改变,全民健身指导也需要顺势而变。“以前可能没有这么强调民生和服务,但是现在服务型政府、改善民生的提法老百姓都不陌生,体育也从单纯的身体健康变为关系着人们幸福指数的一项活动。”在他看来,新《计划》最显著的特点就在于着力改善体育民生,让体育惠及百姓,“这也是体育功能的真正体现”。

  谈到新颁布的《计划》,董新光用了一个“更”字排比句——“更实、更细、更具体、更明确、更具可操作性”。从内容上看,不仅针对不同人群有不同的工作措施,目标任务中更是多用数字说话……“这些都提升了可操作性,让政府的工作进展,包括最终目标是否达到,有了明确参照,一目了然。”而通过这些“定量任务”,最终收获实惠的是老百姓。

  《计划》还在《纲要》的基础上,首次提出“形成覆盖城乡的比较全面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这是《计划》突破和发展,也是对《纲要》的目标延伸。”为了确保目标达成,《计划》从目标任务、工作措施、保障措施、组织实施等各方面提出详细要求,更将建设具体到了形式和内容。比如社区体育俱乐部、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助残健身工程、妇女健身站点等,而非以往笼统的“健身组织”、“健身活动”。董新光表示,这将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和改善基层“一抓瞎”的局面,推动全民健身事业稳步向前。

  此外,他认为“多方合作上下齐抓”也是《计划》中的新亮点,《计划》特别强调了政府有关部门、各级地方政府、群众组织和社会团体的责任。董新光说:“全民健身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光靠体育一家困难很大,实现多方的共抓共办,对于全民健身事业来说是非常必要的。”

  本报记者 卢 苇

(责任编辑:小赵)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体育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