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嘉宾 李戈(《北京晚报》体育部副主任)、杜旻(《上海东方体育日报》总编辑)
2012年中超联赛将于本周六晚在贵阳奥体中心盛大揭幕,16支中超队伍将在全国13座核心城市进行长达9个月的角逐。
13位外教的空前阵容、总共30亿元的空前投资、超级大腕阿内尔卡的空前引进、广州恒大在亚冠赛场的空前给力。这一切,都将令外界对本届中超联赛获得空前的关注。
本届中超到底有些什么新的变化,未来的走势又将如何?且听来自北京、上海和广州三大中超主流城市资深记者的一番纵论。
论投入
“烧钱”行为带来新激情?
李戈:中超加大投入这个概念目前绝对是成功的。2010年以来,我和国内很多业界朋友都对“恒大模式”谨慎乐观,但今年我就比较踏实了。许老板现在在北京参加全国两会,恒大男足刚刚以5比1大胜全北现代,现在两会很多代表都在谈论足球和恒大。所以你说许家印这1400万元单场奖金花得值不值,我认为很值!1400万元在有钱人眼里不算什么,但你拿1400万元来炫耀别的,能跟亚冠赢韩国给全国球迷带来欢乐相比吗?
杜旻:毫无疑问,中超正在“燃烧人民币”的风潮带领下进入了“第二春”,甚至比以往更猛烈。我觉得这主要是在“反赌扫黑”案大背景下的必然产物。如果足球环境干净了,中国球员还是有能力的,中国企业还是愿意花钱的,中国政府还是会重视足球的。商人是精明的,如果没有回报,他们怎么会投入这么多。我觉得,从今年开始,足球市场的“大投入”现象和以往的“投机”是有区别的,值得期待。
张喆:北京国安和广州恒大在韩国的表现有天壤之别,外界普遍认为两者的差别是在外援的投入上,其实不尽然。事实上,“恒大模式”最难得的是打破了过去中国足球的惯性生态,除了建立新的投入标准,关键是建立了新的管理标准。今年中超大家都加大了投入,但投入加大了,管理呢?从管理学的角度看,最佳的是靠文化,其次是靠制度,最次才是靠钱。比如印度超级联赛,6大前超级巨星都闻风来投,但印超从足协到地方俱乐部都没有做好准备,结果很可能因“流产”而沦为笑话。我更关心的不是大家一起烧了多少钱,而是有没有出现新的俱乐部管理模式甚至文化模式。
论外援
外援整体水准历史最高
李戈:外援方面,大家今年全换掉的俱乐部占多数,但恒大就一个没有换,为什么?因为去年就买对了,穆里奇、孔卡和克莱奥本来就有足够能力打亚冠,根本没有换的必要。所以说,恒大是有钱,但钱也是用到刀刃上了。朱骏虽然没有很多钱,但这个“游戏高手”靠运作硬是拉来个阿内尔卡也算牛。毕竟,比阿内尔卡更好的外援,现阶段是给再多的钱(别人)也是不会来中超的。其实有恒大的“巴西三人帮”和一个阿内尔卡已经足够支撑整个中超的门面了,今年的外援整体水准一定是历史最高。
张喆:当年四川全兴的马麦罗在巴西不过是一业余球员,在全兴的月工资不到1000美元。但现在呢,一个孔卡要上1000万美金的转会费,阿内尔卡更高。难道不是一分钱一分货吗?以往资讯闭塞,经纪人为所欲为的时代已经过去,现在国际足联在转会市场高度透明化操作,所以身价能超过100万欧元的球员能来的话,水平一定有保障。今年中超市场100万欧元以上转会的外援已经比比皆是,足见今年中超的外援竞争水平。除了外援,创纪录的13名外籍教练也是今年中超高水平的保证。
杜旻:以往平均身价在50万欧元到80万欧元的球员在中超已经很顶级,但现在引进100万欧元的外援几乎是中超俱乐部的平均消费了!中超的“购买力”实际上已经很高了,至少不比日本和韩国低了。我看了一下,今年中超名气很大的外援,除了阿内尔卡、罗申巴克、孔卡等人外,其实已经不多了,但实用性强的外援很多。我觉得,100万欧元左右的外援已经是亚洲范围内的顶级外援了。
论球市
央视回归定助推上座率
李戈:几年前央视退出中超直播的时候,我就发表了极度的担忧感叹。上海文广毕竟不能全国覆盖,由他们来承担中超的全国直播确实影响力不足,从而直接削弱了中超的品牌价值。今年央视重新恢复直播,从开幕式到全年赛事超过60场,一定能把中超品牌重新升值从而带动各地球市。我还记得1995年的甲A年代,那时能坐在北京工体主席台下面的位置是身份的象征,如果那时你不知道国安队的消息,你根本无法和朋友聊天。我看,今年中超的球市还真有可能重现1995年甲A的那一幕。
杜旻:今年的球市确实很火爆。北京的情况是两万套套票居然要抽签解决,广州恒大就更不用说了,我估计连广州富力的球市也不会差。上海一个阿内尔卡已经让套票提前卖疯了,上海今年入场看球的人肯定是去年的3倍以上。
张喆:在今年中超的诸多利好背景下,各地的球市重现1995年甲A年代的盛景确非幻想,一定要杜绝出现丑陋的球迷文化。在这点上,全国球迷都应该向广州的球迷学习,希望今年中超的球市火而不乱。
论德比
穗沪连三大德比非偶然
李戈:大连实德与大连阿尔滨同在、广州恒大和广州富力并存、上海申花和上海申鑫共舞——三大“德比”肯定是今年中超一道抢眼的风景线。在这几场“德比”中,我对广州最有感情,毕竟甲A年代我去外地采访最多的地方就是广州了,尤其是1996年出现广东一省4支甲A队的时候。不过老实说,当年广东足球资源被那么多支职业队哄抢光了,青训又跟不上,最终不长久。现在我希望广东足球还是要继续注意这方面的问题,不要追求表面的繁荣。
杜旻:“德比”是会产生“1+1>2”的效果的。今年肯定最值得关注的就是“广州德比”,至于“上海德比”,看上去是因为南昌队在当地搞不下去来了上海才偶然形成的,其实,南昌队里的上海籍球员比上海申花还多。
张喆:广州在上世纪90年代是中国职业联赛中最早出现“德比”的城市,上海是近10年来中国职业联赛中“德比”最激烈的城市,大连则是首次在顶级联赛出现德比的城市。这三个城市是中国目前足球文化积淀最深厚的,“德比”能集体出现这三个城市绝非偶然。
论格局
恒大“一枝独秀”恐结束
李戈:我看,今年除了上海申鑫会够呛一点,其他各队的准备情况都很好。要想预测今年中超的走势还真不容易,最起码,恒大一定不会“一枝独秀”了。一个联赛的正常发展状态应该是“两头尖,中间大”的“枣核模型”。但我看,今年中超会出现“头大尾小”的“棒槌模型”。
杜旻:我估计今年有四五队甚至6队有争冠的能力,恒大今年主要精力还是放在亚冠,中超在奖金刺激减弱和受双线作战影响,多少会有下滑的势头。大家集体能力更平均了,中超的整体水平必然推升,球迷才会乐意,媒体才会有更多话题。
论裁判
请“洋哨”应为辅助手段
李戈:今年中国足协决定加大聘请外籍裁判的力度,从第一轮开始就要从澳大利亚和韩国请裁判过来执法比赛。我觉得请“洋哨”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手段,不能作为主流手段。论水平,中国的裁判能力肯定不会比澳大利亚和韩国的差,中国裁判主要是坏在了信誉上。裁判是个一半靠能力、一半靠职业道德的职业。陆俊就算现在可以出来,谁还敢让他执法比赛?当然,国际足联是极度维护裁判权威的,他们认为应该允许裁判犯错。我也持这个观点,媒体更多时候应该让裁判有个更宽松的舆论环境,这样有利于他们成长,“嫩哨”毕竟还是会成长的。
张喆:和前两年裁判的选派全靠硬性抽签选定相比,今年中国足协采取抽签与选派并用的原则——主裁判靠抽签,助理裁判和第四官员由中国足协选派,形成相对稳定的裁判组。我认为这是一个比较积极的改良。外籍裁判应该请,但不需要太大面积,集中在关键场次请就行了。希望裁判今年的整体表现对得起这两年东北司法机关的劳动成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