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首页 - 新闻 - 军事 - 体育 - NBA - 娱乐 - 视频 - 财经 - 股票 - IT - 汽车 - 房产 - 家居 - 女人 - 母婴 - 教育 - 健康 - 旅游 - 文化 - BBS - 博客 - 微博
搜狐体育 > 综合体育 > 其他 > 其他

广东博导不认同中国运动员最幸福:体教结合欠佳

2012年03月10日17:42
来源:金羊网—羊城晚报

  羊城晚报讯 记者赵宝彤报道: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杨树安日前在全国政协第十一届五次会议体育界小组讨论会上,称就整体而言中国运动员是“世界上最幸福的运动员”,邹春兰、张尚武等运动员退役后生活陷入窘境“只是个例”。此言论引起广泛讨论。原北京体育大学教授、现任教练华南师范大学的博士生导师卢元镇就有不同看法:“这样幸福的定义不准确,也没有从运动员整体做考量。”

  《辞海》对“幸福”的解释是:心情舒畅的境遇和生活。卢元镇认为,幸福是物质、精神方面最高愿望得到满足的状态。他说:“运动员从事非物质生产性的活动,从中获得尊重和自我价值的体现,从这个角度来讲运动员群体是幸福的。但运动员中成功的极少,不成功而退出的占绝大多数,像姚明、刘翔这样被大众推崇的偶像级运动员凤毛麟角。”

  他认为,不能简单称“中国运动员是世界上最幸福的运动员”,他说:“过早从事专业训练、在封闭的环境下长大的运动员人生是不完整的,没有完成基本教育的他们无法保证未来的幸福。如果说训练条件有保证,没有经济负担安心训练就是所谓的幸福,这样的定义并不准确,也没有从运动员整体来考量。”国外的运动员在接受专业训练之前或者同时也接受基本教育,但中国体育在运动员的体教结合方面做得并不好。

  杨树安认为退役后沦为搓澡工的邹春兰、沦为地摊摆卖者的艾冬梅、地铁通道卖艺的张尚武都只是“个例”。卢元镇则认为刘翔、姚明这样的明星运动员才是个例,“我们国家那么多从事专业体育运动的运动员,北京奥运冠军只有51个。除了要看到明星运动员在职业生涯和退役后幸福不幸福,更要去调研没有运动成绩退役下来的运动员家庭、事业成就幸福不幸福,把他们作为一类人群与别的人群进行比较。”

  卢元镇认为,不要再以“撒娇的心态”来说中国运动员最幸福,也不要把运动员当做“金牌机器”,而应该真正从一生终极关怀出发去关心运动员真正的幸福。

  赵宝彤

(责任编辑:杜涛)
  • 分享到:
 我来为新闻纠错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体育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