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书豪!从哈佛到全明星》介绍了林书豪从平凡童年成功走向世界传奇的全过程。书中独家揭秘林书豪训练方式、食谱,美国篮球圈里的秘密,两岸篮协抢林内幕等一系列故事,揭秘鲜为人知的林书豪。
有其子,必先有其父
如果没有一个狂热的篮球迷老爸,林书豪恐怕也不会走上职业球员这条路。
从某种程度上说,他的父亲林志明也是位“狼爸”——在期待3个儿子爱上篮球这项运动方面。上世纪70年代从中国台湾地区移民到美国前,林志明就已经痴迷于NBA。他甚至半开玩笑地说,自己当年费尽心力去美国留学,除了想在计算机工程领域继续深造拿到博士学位以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在美国看NBA的比赛更方便。
“我也无法解释自己怎么会如此喜欢篮球,但我就是喜欢,”林志明这样说。更令人感觉不可思议的,是林志明在去美国前,从没有真真正正打过篮球比赛,甚至可以说,这个身高只有1.67米的青年根本不会打篮球!
当他来到美国,怀着美梦成真的心情打开电视,如饥似渴地欣赏着NBA比赛转播节目时,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正见证着NBA逐步步入黄金时代:“天勾”贾巴尔、“J博士”朱利叶斯·欧文、摩西·马龙等巨星正值职业生涯巅峰;“大鸟”伯德和“魔术师”约翰逊黑白双雄争霸的好戏即将上演;当然,更不能不提的还有最伟大的NBA球员“飞人”迈克尔·乔丹。快乐的单身汉林志明,当时只想着自己过眼瘾了……
这种“君子只看不动手”的日子,一直延续到林志明开始打第一份工。那份在洛杉矶的工作强度非常大,令还处于移民适应期的他身心俱疲,不得不寻找些调剂方式让自己放松,才不至于被工作压力拖垮。于是,林志明想到了打篮球:“我觉得,打篮球一定挺好玩的。”问题是,尽管已经在美国呆了几年,但林志明依然不会打篮球。按常理推测,既然是为了调节身心,那随便玩玩也就算了,可林志明不这么想,理工科出身生性严谨的他不愿意打无准备之仗,而是开始更疯狂地看NBA录像,像钻研学术课题般剖析那些篮球巨星的精彩表演。“我一遍遍不厌其烦地模仿着巨星们的招牌动作,比如我的勾手,就是学‘天勾’贾巴尔的。”就在苦练球技的这段岁月里,距离父亲这个人生角色还很远的林志明暗自做了一个决定:要让自己的孩子从小学打篮球……
多年以后,当人们慨叹林书豪对篮球永不放弃的坚韧精神时,得到的回答是:“我的父亲,才是个不折不扣的篮球痴。”端的是有其父必有其子。
曾经只在球场上吮吸大拇指
光阴似箭,林家的长男林书雅已经5岁,到了父母约定可以练球的年龄,林志明开始给儿子“上课”,传授那些从NBA比赛录像中整理出来的、在他看来弥足珍贵的篮球技巧——当然包括贾巴尔式“天勾”。
不久后,比大哥小3岁的林书豪加入了这个训练营;最后,三兄弟中最小的林书伟也投伙了。林家父子四人就此开始了一周三练、每次1.5小时的篮球特训,即便是孩子们后来都上了学,业余时间没那么多了,训练也没有间断过。三兄弟放学回到家后,会以最快的速度做完作业,吃东西,休息片刻,从晚上8点半开始训练。练习的内容并不复杂,甚至可以说是单调乏味:运球、投篮、上篮、传球,各项基本技术都不放过,再加上二对二的林家内部斗牛赛。
和其他篮球少年模仿乔丹、艾弗森等明星炫目的高难度动作不同,林志明给儿子看的录像带、教他们模仿的动作,绝大多数都出自已经退役的老球星。哪怕三个男孩跳起来还摸不到贾巴尔的肩膀,但林志明坚持让他们练习勾手投篮。“我坚信,他们从这个年龄就开始苦练基本功,这些技术会深深植入他们的血肉之中,有坚实的基础,才会有后来的成功。”当然,林志明不会无休止地增加练球时间,并没收掉孩子们的游戏机。
不过,林书豪的故事可远没有那么简单,他对这颗橘色的大皮球并非一见钟情。5岁刚开始打篮球时,林书豪曾被父亲带去参加一个少儿篮球联赛,哥哥林书雅至今记得二弟出工不出力的懈怠表现:“有一半的时间,他只是站在球场上,吮吸着大拇指当观众。”
令人意外的是,本来不太支持儿子们打篮球的母亲,这次却没有借机让小书豪放下篮球,将其拉回到钢琴旁,而是坚定选择站在丈夫一边。当看到小书豪在场上偷懒耍滑,母亲的做法简单却极富“杀伤力”:从此再也不去现场看他打比赛了。眼见母亲“抛弃”了自己,小书豪慌了神,他恳求母亲重新回来给自己当观众。这时林母认真地告诉儿子,要想让她再去现场加油助阵,就必须改变那种吊儿郎当的比赛态度。“我会拼命打球,努力得分的,”小书豪当即表态。而当林母再去现场看球时,他也兑现了自己的承诺,拿下了那场比赛的最高分。
林志明培养起孩子的兴趣,并坚持不懈,妻子则教给了孩子做事要全力以赴的道理。“自那件事起,他在篮球道路上正式起航,再也没有走过回头路。”林书雅如是说。
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远征
“我最想加盟的球队是斯坦福大学。”
“哈佛高材生+NBA球星”的双重光环是如今林书豪最醒目的标志,但就读这所世界著名的学府并非他的初衷。“斯坦福大学就在我就读的高中旁边,斯坦福的许多球员都是我的偶像,我曾经无比期待自己能在未来某一天成为那支球队的一分子。”生于加州长在加州的他,非常希望能为家乡的某所大学效力,斯坦福大学自然是首选,但现实却是无比残酷。时至今日,林书豪依然记得自己是怎样被那些大学一一婉拒的:“UCLA(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回复是,对我没有丝毫兴趣;斯坦福大学的反应是,基本不可能;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教练在看过我的录像后,依然叫不准我的姓氏‘Lin’……”
斯坦福大学是离帕洛阿尔托高中最近的大学,两校间仅隔着一条街。可当时斯坦福男篮主帅、现在执教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的特伦特·约翰逊,坚持不肯穿过这短短的一段路,为林书豪送上一份邀请函。“我们知道他,但没人能预测到他的发展趋势。招生时也没有人给我施加压力,要求我必须签下这名球员,所以……”前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主帅、现在执教莱斯大学的本·布劳恩教练则自嘲道,他看错的球员还有比林书豪更大牌的,比如两届NBA常规赛最有价值球员得主史蒂夫·纳什。“我其实没怎么后悔,走眼也不是一次两次了,而且我们不是没邀请他入队,只是想在搞定其他人选后,给他一个没有奖学金的名额。我很喜欢林书豪这名球员,我们的过错在于没给他奖学金。”话虽如此,如果有林书豪在队里,布劳恩是不是可能避免因为连续两年没有带队杀入NCAA64强赛,从而在2008年被解雇呢?
最终,没有获得任何来自NCAA一级联盟大学奖学金的林书豪,接受了名头虽大但篮球实力平平的哈佛大学的邀请。因为常青藤联盟的所有学校都不给运动员提供奖学金,所以林书豪必须自己支付高昂的学费。但哈佛大学隶属于NCAA一级联盟,加盟后可以打上美国最高水平的大学比赛。更重要的是,斯坦福和UCLA只同意让他加入预备队,升入正式队代表学校出战NCAA希望渺茫,哈佛大学则保证他可以成为校队正式成员。几经权衡后,林书豪做出了离开加利福尼亚州,穿越整个美国来到波士顿(哈佛大学所在地)的决定——这,无疑是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远征。
(阅读全文,请联系《天天新报》副刊部)
○摘自《林书豪!从哈佛到全明星》
尉桐赫 著
新华出版社
2012年3月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