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青岛4月17日体育专电 题:“海上F1”驰骋中国“帆船之都”
——记国际极限帆船系列赛登陆青岛
新华社记者张旭东 姬烨 吴书光
被誉为“海上F1”的国际极限帆船系列赛17日下午在青岛奥帆中心水域打响今年第二站比赛,9条五彩斑斓的极限40大帆船在青岛的浮山湾尽情驰骋,让中国的“帆船之都”重现五洲帆影,让青岛市民感受海上极限运动的魅力,让青少年帆船爱好者登上极限帆船、零距离与世界顶尖帆船手交流。
“海上F1”竞速浮山湾
17日,青岛天气分外晴朗,青岛奥帆中心的水面上波光粼粼,9条色彩斑斓的极限大帆船成了蔚蓝水面的点缀。13时左右,蓝白相间的英国盖克品达帆船、黄色的丹麦特里福克帆船和红色的瑞士阿灵基帆船等在浮山湾水域一字排开。比赛刚开始,有船队“抢跑”。返回起点,随着裁判信号旗指示,大帆船根据各自判断,沿不同路线向东边的浮标驶进。
法国罗斯柴尔德队在中路领先,阿曼航空队紧随其后,英国盖克品达队和奥地利红牛队等大部分帆船选择了靠北线航行,丹麦特里福克队则选择南线行进。快到对面浮标时,英国盖克品达队和奥地利红牛队超越中路的法国罗斯柴尔德队,丹麦特里福克队最后绕标。
看到北线行进的优势,大部分船队在第二圈都选择了绕北线行驶,这正好靠近看台,让观众大饱眼福。当日小学生、中学生和当地市民等几乎坐满了整个奥帆中心的看台,看到几十米高的大帆船向自己驶来,许多观众都高呼加油。
看台上的青岛市民李力对记者说:“今天奥帆中心这么多人又让我想起了2008年奥运会时候,这次来的大帆船,不仅几十米高的大帆漂亮,而且速度快,有看头!”
英国盖克品达队调帆手马克·伊夫告诉记者,极限大帆船是用超轻型碳纤维制成,帆船手所在的船体都是网状,所以船特别轻,加上流线“身躯”,船只需微风就能在海上驰骋。“有时我们在船上调整所在位置,还能让船体的一边悬在空中,像‘飞’一样。”
极限帆船的“中国元素”
青岛市重大国际帆船赛事(节庆)活动组委会副主席臧爱民介绍,2012年国际极限帆船系列赛共有8站比赛,青岛是第二站,为期4天,共有来自英国、法国、瑞士和丹麦等国家的9支船队参赛。青岛站比赛结束后,他们还将赴土耳其、葡萄牙、英国、意大利、法国和巴西比赛。
国际极限帆船系列赛创办于2007年,是与沃尔沃环球帆船赛、美洲杯帆船赛、世界帆船对抗巡回赛齐名的国际帆联4项特别赛事之一,每年举办一届,这是它第二次登陆青岛。去年青岛站的比赛中,国际极限帆船系列赛还创下了一天连翻4条船的历史。
第二次到访青岛,国际极限帆船系列赛带来了中国元素,这就是首次参加这一赛事的“中国之队”大帆船。“中国之队”刚参加完美洲杯世界帆船巡回赛,是最后一个抵达青岛的船队。这艘由新西兰人菲尔·罗伯逊担任船长的大帆船上还有两名中国选手——宋夏群和郑英杰。
宋夏群曾获得2008年北京奥运会帆船比赛鹰铃级第八名,她还曾在青岛的一支鹰铃帆船队训练过;郑英杰曾参加过奥运会420级和49人艇比赛等。
“我听说这次比赛有中国的船队参加,还有中国运动员比赛,他们在家门口比赛,应该赶过来给他们加油,”看台上一位手持五星红旗的老人说。
当日,“中国之队”号可能由于行程较紧、船员尚未得到充分休息的缘故,在前两圈都是名列倒数第二。
青少年爱好者登上极限大帆船
这一国际帆船赛事的到访,也为青岛的青少年帆船爱好者带来了难得的机遇。13日上午,青岛市江苏路小学、嘉峪关路小学和青岛四方第二实验小学等学校的学生都来到了奥帆中心,登上极限大帆船,并与船员交流。
青岛四方第二实验小学当日有四年级和六年级的帆船爱好者来感受大帆船,他们轮流到网状的船体上去感受,不时还在上面跳动。
四年级的刘常劼对记者说:“到帆船上去感觉像小时候跳蹦蹦床一样,而且网下面就是海,很刺激。”
江苏路小学一位同学说:“我之前练习过OP级帆船,今天和船长交流后我学到了一些新的技巧,知道帆船训练确实很苦,我们应该像他们一样坚持不懈地训练。”
记者了解到,帆船赛期间,每天都将有当地的中小学生来这里感受极限大帆船。
马克·伊夫说,青岛的青少年对帆船很感兴趣,和他们交流感觉他们充满了能量,迫不及待地想成为帆船手。
自2008年青岛奥帆赛之后,青岛提出打造中国“帆船之都”,承办了沃尔沃环球帆船赛、克利伯环球帆船赛和国际极限帆船系列赛等。此外,青岛的帆船普及运动也风生水起,借助“帆船进校园”活动,青岛市已建立了138所帆船特色学校、青少年帆船俱乐部;发动社会各界捐赠资金868万元人民币,为帆船特色学校购置各类帆船1050条,培训青少年帆船运动骨干近万名。(完)2012/04/17 16:43
此稿为新华社体育专线稿件,严禁转载。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