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正在审理的足球贪腐案,成都体育学院教授、北京体育大学博士生导师郝勤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职业足球轰轰烈烈十来年却落得个“一地鸡毛”的尴尬境地,值得深思。要抓住足球腐败案审理的契机,从源头上对中国足球、中国体育深刻反思。
“双轨制”的瓜不甜
中国足球深层次的问题在“双轨制”。中国体育军团可以在奥运会上拿许多金牌,但是仍旧没有找到适应市场化和职业化需求的路径。这也是谢亚龙、南勇、杨一民他们的悲剧——他们本来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人,但做的却是市场化体制的事,这样就使他们产生了巨大的错位。
对谢亚龙的身份而言,他到底是一个公司的CEO呢,还是国家公职人员?他应该服从谁的利益?当年谢亚龙上台,为了保奥运出线权就牺牲职业联赛的利益,就可以不管职业体育赚钱的需求。这就是身份的错位。
与中国职业体育的发展路径相反,国外的职业体育是由下而上形成的,政府并不插手具体事务。比如英国最早的职业足球,阿森纳、切尔西、曼联等俱乐部都属于某个企业、某个社区,代表某个城市,由企业或是拥护者捐款来办俱乐部。同时,它也是在市场机制下运行,不断进行市场化的竞争和淘汰后,演变成职业运动。因此我们看到的欧美国家的体育职业,市场化、法制化程度都比较高,大众文化的准备也比较充足,这就给职业运动创建了一个良好生态环境。在这种生态环境下,即使意甲爆发“电话门”丑闻危机,尤文图斯被降级,但是意甲联赛本身没有受到很大的破坏。
深刻的理解才是推动力
为什么牛津、剑桥可以持续一百多年的大学赛艇对抗赛,我们学习借鉴后,却持续不下去呢?中国职业足球的规章制度、仲裁委员会、裁判委员会等也是用“拿来主义”,但是为什么没有发挥出真正的效力呢?
足球界发生的腐败事件,本质上是我们的社会问题在足球界的集中反应。这不仅仅是足球的问题,还牵涉到道德建设、制度建设和文化建设。所以对足球的治理,不能仅是足协体制的改革。
中国足球的衰败不是因为成绩不好出不了线,而是因为它触及到了竞技运动的底线——公平竞争的原则。
现在不仅是中超乱象不断,甚至连中学生、大学生联赛都办得很不顺利,一比赛总是纠纷不断——或者改年龄以大充小,或者就是买裁判买“雇佣军”,一输球就说是黑哨。
现在我们必须反思,体育的本质到底是什么?
体育本质的需求是什么呢?第一是全民健身,提高人民群众的身体素质。第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职业体育提供的是体育文化产品,是满足人民群众娱乐需求和情感需求的。第三,发展体育产业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国家的体育行政主管部门应该认识到,体育强国与体育大国有着实质上的区别,并且应该有勇气进行体制机制改革,将中国体育彻底转向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方向。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