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宇阳
直到一位在美国的中国朋友,打来国际长途电话,激动地跟我说起了《舌尖上的中国》,我才彻底地认识到,这部纪录片算是火了。
这是一部在深夜时分推出的、以中国的食文化为主题的纪录片,之前一般的关于美食的节目,主要功能是让你对着电视流口水,但《舌尖上的中国》,却让很多人在对着电视流口水的同时,眼眶也不知不觉变得湿润了。放大并突出表现了人与食物之间的情感,这大概是此片能火到如此地步的最主要的原因。
比如第一集,讲到云南一位母子上山采松茸的故事,还有一对父子制造火腿的经过,以及捕鱼、采藕、挖竹笋的诸多细节,在看到这些画面之前,你印象中的这些东西,不过是菜市场里的商品、盘子里的配菜,我们对它们的概念,只是味道和价钱。但是当你终于知道了这些食材是经过了如何的艰难才得来之后,你再次面对饭桌上的这些食材时,心中是否就会多了一些敬畏的感觉?
所谓《舌尖上的中国》,让你感受到更多的,是我们曾经对于食物的那种敬畏之感,以及那种在制造美味过程中贯穿始终的仪式感。中国人有句话说“民以食为天”,以“食”为天,足见当年的中国人,对于食物究竟是如何一种顶礼膜拜的态度。
不过话又说回来,在现如今这样的大背景之下,再看这样一部片子,感觉就有点奇怪了,众所周知,如今的中国社会,食品安全屡屡出现问题,人们现在张嘴吃饭之前,最关心的问题已经从营养搭配是否合理、味道是不是烧得很好,开始变为我们吃的牛肉是不是真牛肉,炒菜用的油是不是地沟油等等诸如此类的事情。由于个别制造者对于食物早就失去了起码的良知与责任,恶性循环的结果就是,食用者自然渐渐对食物失去了信任感。
信任感,在当下的中国,已经渐渐成为一件限量供应的奢侈品。食德的缺失,不过是一个缩影而已,其他领域,信任同样正在变得越来越稀缺。足球当然也不例外,比如英超最后一轮,曼城戏剧性地在补时阶段完成逆转拿到冠军,我们注意到,在中国这边,很多人都在怀疑这是幕后操纵的结果,甚至言之凿凿地质疑这是假球,但在英国那边,我们并没有在媒体上看到任何对比赛真实性的质疑。
重建中国足球的信任,是一项无比艰难的工程,信任的建立,首先要来自于对规则和规律的敬畏,也就是说。你对摆在面前的工作,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态度,这将最后决定你的行为。如果你仅仅把他当做是挣钱的工具,那么为了利益的更大化,在无人监管的情况下,或许你就会心存侥幸铤而走险,面对食是如此,面对球,也是如此。
足球,如同美食,这个世界上最好吃的体育大餐之一,当下中国的足球,和中国的许多食物一样,在色香味俱全之前,首先需要的,是重新找回公众对它最起码的信任。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