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历届奥运会主办城市来说,赛后如何经营管理奥运场馆一直是个巨大的难题。1976年的蒙特利尔奥运会,由于出现了10多亿美元的巨额亏空,致使该市的纳税人直到20世纪末才还清这笔债务。而2004年雅典奥运会后,每年1亿多欧元的奥运场馆维护成本,让希腊未来几代人背上了债务包袱。
为避免出现类似危机,本届伦敦奥运会未雨绸缪,在离奥运会开幕还有4个月的时候,成立了伦敦奥运遗产公司。该公司主要处理奥运会遗产,尤其是赛后场馆的利用。
从1896年至今,夏季奥运会已举办30届。在如何妥善利用奥运场馆等奥运遗产等方面,一些主办城市的做法为后来者提供了借鉴。
2000年悉尼奥运会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政府成立了悉尼奥林匹克公园管理局。该管理局整体管理奥林匹克公园,并承担一部分场馆设施的运作。有专家点评称,“奥运场馆经营,单靠业主是做不了的。把政府和场馆业主紧密结合,是悉尼奥运场馆运营方面很大的亮点。”
刚刚落幕的伦敦奥运会的思路是举办一届“临时奥运会”。据了解,伦敦奥运会的主体育场“伦敦碗”将进行“瘦身”。在“瘦身”工作完成之后,“伦敦碗”将变成拥有3.5万个观众坐席的专业足球场。而举办了击剑、摔跤、跆拳道、乒乓球等7项奥运赛事的埃克塞尔会展中心也会如期恢复它的本来面貌。
大量使用临时性场馆是伦敦奥运会的一大特色。其实,早在2001年7月罗格担任国际奥委会主席一职后,国际奥委会专门成立了“奥运会研究委员会”,研究如何控制奥运会的规模,科学合理地规划和建设奥运场馆。
该研究委员会的一个基本建议是,“能用现有的场馆就用现有的场馆,能够不新建场馆就尽量不新建场馆,能够用临时场馆最好用临时场馆”。
除了场馆建设规模上的缩减,普及大众体育也是国际奥委会倡导的方向之一。1988年汉城奥运会的场馆建设,就是以奥林匹克公园为核心,在穿城而过的汉江两岸修建了许多大众体育设施,发展全民体育。
[上一页] [1] [2] [3] [4] |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