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刚刚进入到第十个月份,仅仅相隔两天时间,两位名字都叫做米夏埃尔的德国男人,巴拉克和舒马赫不约而同选择退役。他们都曾经是各自运动在德国一个时代的象征,又同样因为找不到一支继续和自己老骥伏枥的雄心相符的豪门,而黯然选择在秋日的阳光里说再见。热爱巴拉克和舒马赫的人们,都会带着伤感却又坦然面对他们的离去,的确已经到了说再见的时候。只是巴拉克的退役相比舒马赫多了一些遗憾和悲情,舒米在第一次职业生涯就成就了七次世界冠军这样独一无二的伟业,甚至成为F1历史上最伟大的车手。巴拉克却是带走了太多的不完美:他没有获得一项真正有分量的冠军头衔,更不用说是金球奖这样的球员至高荣誉。甚至,巴拉克就在国家队百场俱乐部门口停止了脚步,尽管他内心里是多么不甘心。
我的两次采访巴拉克
我真的记不清已经多少次撰写关于巴拉克的文章,对于他,我总是有着一种特别的感情。我曾经告诉过克林斯曼,儿时对他的崇拜才有了自己后来走上德国足球报道的道路。当我2002年4月开始今天的工作时,巴拉克和卡恩就是德国足坛的两位旗帜人物。就是在那一年,我把自己的网名改成了体坛巴拉克并且一直用到了今天。我曾经将这也告诉了巴拉克本人,他哈哈大笑说:“是真的吗?”
在开始这篇回忆自己对巴拉克的印象文章开始前,或许是受到了巴拉克和舒马赫几乎同时退役的影响,我突然想到了要去了解一下他们的名字。米夏埃尔来自希伯来语,意思是“谁能像上帝一样”。而在希伯来神话里,米夏埃尔是一位天使,是上帝身边的首席战士。
说到这里,你是否想到了米夏埃尔是否正是再适合巴拉克不过的名字?当德国足球在本世纪末遭遇人才断档危机的时候,巴拉克正像是一位天使出现。卡恩受场上位置所限,无法充分施展其领袖才能,这也是克林斯曼在2004年执教德国队之后,将队长袖标交给巴拉克并用意大利语Capitano作为对他爱称的原因。
而在这之前,巴拉克已经从韩日世界杯的预选赛开始,证明自己是危机时代德国足球无可争议的头狼。巴拉克和卡恩一前一后的神勇表现,将沃勒尔手下的一支老弱病残之师带进决赛,而因为累计黄牌停赛而只能眼睁睁看着队友输给巴西,则已经是巴拉克在2002年的夏天第四次遭遇悲情时刻,也是他收获的第四个亚军。
2004年欧洲杯结束后,我参与了滨岩老师策划的《足球周刊》对巴拉克的专访,那也是我第一次面对面和巴拉克的交流。滨岩老师嘱咐我在采访时给巴拉克准备一份礼物,我立即想到了喜欢巴拉克的中国球迷对他的昵称“巴拉熊”,原因是他的笑容如此灿烂可爱。于是我去商场买了一只大熊和两只小熊(巴拉克当时第三个儿子还没有出生),看到这样一份特别的礼物,听到来自中国的记者做出的解释,巴拉克真诚的眼神里透着的是一份惊喜。
是的,我总是会在向朋友们讲述自己眼中的巴拉克时提到他的眼神,虽然我在过去十年时间几乎采访了德国足坛所有知名球员和教练,但是巴拉克是让我感到最认真的一位。无论是在听我表述问题,还是回答的时候,巴拉克都会一直看着我,眼神里并没有咄咄逼人或是场上的霸气,有的只是将记者作为朋友进行坦诚交流的真挚。后来我留心观察过巴拉克的很多次电视采访,他对待记者们的态度同样如一。或许我们后来在这样那样的报道中,听到关于巴拉克有些傲慢甚至有球霸做派的抱怨,但至少在和他的接触中,我从没有感受到。
我对于巴拉克的第二次采访是在2006年世界杯前夕,这一次采访其实没有太多实质内容,由于巴拉克已经在续约问题上和拜仁撕破脸皮,却迟迟不愿意公开转会切尔西的决定,关于前途在内的一些话题都被安排采访的赞助商明令禁止涉及。这次采访给我印象最深的有两个细节,当德国国内对于克林斯曼球队在世界杯前途悲观的时候,巴拉克坚定地告诉我,德国足球的春天已经开始到来。此外就是采访开始的时候已经是晚上9点多钟,还没来得及吃饭的巴拉克只好略带歉意地对记者说:“不好意思,我能先赶紧吃两口再开始采访吗?”而当赞助商工作人员想要提前结束采访的时候,一直彬彬有礼的巴拉克“耍大牌”说:“请闭嘴,我要回答完问题。”
[1] [2] [3] [4] [下一页] |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