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扳穆雷五个冠军点,在第二盘抢七局打至9平时依然淡定。找遍如今的男子网坛,很少还会有人如诺瓦克·德约科维奇这般,能把坚强的意义演绎到底。但这就是小德,他来自塞尔维亚,来自一个在战火中倔强生存的国度,那里的人民不需要儒雅绅士,只需要一个能让血液沸腾的精神领袖。“德坚强”只是这个战火纷飞的国度,一个必然的产品。
战火中拥抱网球
在塞尔维亚,在德约科维奇成为世界顶级球星之前,人们或许并不明白网球能给他们带来什么东西。此前很长一段时间,那里的人民生活在担惊受怕中,大多数时候,他们为温饱打拼,很少人关心谁才是网球界的世界第一。
德约科维奇说,在自己五、六岁的时候,满脑子都是桑普拉斯。他喜欢上了网球,这个在当地人看来不可思议的奢侈品。不久之后,贝尔格莱德青少年教练戈兰·戈西奇在他们家对面的球场组织了一个夏令营,小德坚持要参加。戈西奇曾经执教过塞莱斯和伊万尼塞维奇,是她带领小德走进了网球国度。她每天亲自给他喂球,晚上给他阅读诗歌,告诉他的父母你们的儿子是多么与众不同。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南斯拉夫解体、接二连三的战争把塞尔维亚人弄得疲惫不堪。经济被孤立,社会动荡不安,对于任何活动,人们避之唯恐不及。但德约科维奇却坚持要打球,他发誓要赢得温布尔顿的冠军,给他们的家庭争取地位和权力。
在戈西奇俱乐部的四年打磨了小德的技能,但他球场上的干劲却来自于他的父亲,老德没有任何网球基础,但他在那个时候就很肯定:“我的儿子会成为世界第一。”这么多年以来,任何尖酸刻薄的言论都不能动摇他们的决心,因为这个民族和国家让他们绝望,也让他们清醒。
1999年,在北约实施轰炸后第一周,小德一家的生活就发生了变化,他不得不顶着炮火训练。6月10日,当北约宣布轰炸停止后,德约科维奇和他的兄弟们兴奋地抱成一团在阳台上嘶吼:“我们是安全的,是安全的。”那一刻,小德一直没办法忘记,那种绝望后获得新生的感觉一直埋藏在内心深处,在他最需要帮助的时候赐予他可怕的力量。
诺瓦克梦想成真
浴火重生,让小德懂得了坚持的重要性,但真正的生活,却需要最为现实的物质辅助。那个时候,由于战火纷飞,他家庭餐馆的生意还是不稳定,但每个月在网球学校的开销是3000美元,同时,旅行参赛的费用让他们全家发愁,手头拮据的老德不得不借高利贷:“利息很高,月息10%-15%。”一天训练,小德经过教练的餐桌,准备去热身。教练叫住了他:“嘿,时间还早。”他却回答:“不,我不想浪费我的网球生命。”
全家人都呆住了,这是一个13岁孩子的回答。很多人都认为小德强烈的竞争意识来自于纷飞的战火,但事实上,他也无法做出选择,为了他的家庭,他赌上了一切。很快,德约科维奇在14岁以下和16岁以下年龄组都成为了欧洲最佳。就在小德这颗希望之星冉冉升起的时候,他的家人从未停止寻找资金支持,而塞尔维亚网协也没办法给他任何的支持。
2006年,德约科维奇成为ATP世界排名前100位里最年轻的球员。此时沮丧的老德曾想过同财大气粗的英国草地网球协会谈判,让18岁的德约科维奇以及他的弟弟乔尔科、马尔杰转换国籍,代表英国参赛。但倔强的小德否决了这个提议,他不愿意因为金钱而改变自己的国籍。“是我最后做出的选择,我从不想改变国籍,我做出了最终决定。”德约科维奇字字铿锵,“我从没想过改国籍,这是我生命的一部分,尽管我们历经磨难,但正是因为这段苦难,我们才会变得更加坚定。”
一个月后,所有的一切都发生了改变。在巴黎,德约科维奇得到了斯洛伐克教练瓦伊达的赏识。在瓦伊达的帮助下,小德在罗兰·加洛斯首次打进了大满贯八强,之后,两人正式展开合作,他很快又将荷兰和法国的ATP巡回赛冠军收入囊中。2006年的年底,德约科维奇的世界排名来到了第16位,狂喜的老德想要祝贺儿子杀入了世界前20,可儿子却摇了摇头:“等我到世界第一吧,那个时候你再来祝贺我。”
等待,这是小德全家一直在做的,还好,小德没有让他等待太久。
接下去的故事,很多人都耳熟能详了。诺瓦克·德约科维奇的名字渐渐成为了一个品牌,而那个荣辱与共的国家,也与他呼吸着一样的频率。这是属于他的城市,他的脸孔出现在广告牌、购物袋上,城里的男人都留着他的发型,胸前的T恤印着他的头像。餐馆叫诺瓦克,咖啡馆也叫诺瓦克,连矿泉水都叫诺瓦克。如果一个男人能用网球改变一个国家,那他,没有什么不可以。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