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排的2012年,亲历过伦敦奥运会无缘四强的煎熬,也见证过亚洲杯仅以银牌成绩收官的遗憾;放眼未来四年,中国女排应该通过竞争上岗选定主帅、分批次地遴选出国手、以及做好四年、甚至八年的长远规划,对于各项商业性赛事的成绩掌握好取舍,终极目标是备战好里约热内卢奥运会。
主教练竞争上岗 智囊团幕后辅助
伦敦奥运会周期的四年间,蔡斌、王宝泉和俞觉敏的三度易帅,无一不是由中国排协敲定的人选,然而选帅过程的“不透明”曾经遭遇过质疑。此后,中国女排技战术打法的朝令夕改,以及外战成绩如过山车般的起伏不定,令主管部门和当任主教练更是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舆论压力。
正如人民日报体育部副主任汪大昭所言,中国排协应该主动改变过去的选帅机制,即打破过去由领导独自敲定主教练的旧例,回归竞争上岗并且给予支持和监管,敢于对旧有传统实施突破和创新;当然,中国女排的未来继任者,必须要有成型的带队想法、实干精神、健康体魄和人格魅力,让女排球员绝对信服,并且需要反思俞觉敏的得失成败到底是在哪里。
同时,新奥运周期的女排教练组应该强化分工明确而各负其职,可以仿效广东恒大俱乐部的成功经验:在日常训练中,二传、主攻、副攻、接应、以及自由人,依据迥异的训练科目由不同教练分管;比赛暂停时,分管教练也应该根据场上情况针对不同球员各抒己见,避免由主教练大包大揽的“一言堂”;此外,临场技术统计的反馈,也应该由专门的技术教练负责整理及时提供给主教练。
再者,伦敦奥运会解说嘉宾郎平无论是大局观的掌控,还是小细节的点评均一语道破,这不可估价的宝贵财富应该利用起来,中国女排有必要成立顾问组来集思广益和出谋划策。当然,顾问组的辅助作用并不能取代主教练的核心地位,切不可再出现像俞觉敏在前台傀儡执教,球队的技战术打法和阵容搭配安排,直接受制于排管中心领导,这种“外行领导内行”的做法必须剔除。
国手分批次遴选 淡看商业赛胜负
中国女排在新奥运会周期中应该妥善地做好四年的长远规划,2016年里约热内卢奥运会、2014年世锦赛和2015年世界杯的三大赛目标毋容置疑,2013年和2015年亚锦赛、以及2014年亚运会的地位同样是不容忽视;反倒是一年一度的世界女排大奖赛,除了总决赛有必要争一争之外,前期分站赛由于分组对手较弱,完全可以安排年轻选手去冲一冲。
以2013年的国际赛事为例,成年组最为重要的是大冠军杯,青少年组的女排世锦赛则是包括U18、U20、U23(18、20、23周岁以下)三个年龄段,后者的适龄球员到2016年奥运会时,将达到26周岁的技术成熟期,其档期被推迟到2013年的10月2-13日举行。因此,新一届中国女排出于磨合阵容、历练新人、以及摸底欧美诸强的综合考虑,极有可能是以国家队班底出战。
再加上每年两站的国际精英赛、瑞士精英赛、俄罗斯总统杯、以及其他互访的邀请赛,中国女排应该将这些繁冗赛事作为重点考察联赛新秀的试炼场,给予每名球员公平的上场时间来展示实战能力,媒体和球迷也应该理性地淡看商业性赛事的胜负。只有暂时舍弃成绩得失来引进内部竞争,中国女排才能够通过分批次筛选出实力战将而整合出最强阵容。
由于国际排联每年允许上报20人左右的大名单,中国女排可以仿效欧美诸强进行分批次集训:即前期封闭性训练将联赛涌现出来的大量新秀作为重点考察,并且通过两站精英赛和瑞士赛的实战机会进行局部淘汰;而具有奥运会履历的中生代球员,对于中国女排来说知根知底,都是可以在大奖赛前拿来即用,因此可以在后期集训时再加盟,这样对于伤病控制和状态调整均大有益处。
此外,中国女排同样需要摒弃四年奥运会周期只用一套阵容的打法,虽然如此安排有利于高效磨砺攻传配合,但是长时间的高强度训练一旦出现伤病,个别位置微调就会引发动荡的连锁反应;因此,每年国家队集训都应该打破年龄和身高限制以状态定阵容,这样做的好处既可以锻炼不同攻传配合的适应球能力,也可以最大限度地挽留由于进国家队无望而提前退役的人才。(搜狐体育 胡延宇)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