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天津女排主场3比2力克广东恒大女排,夺得11年联赛中的第九个冠军,2012~2013赛季全国女排联赛也就此落下帷幕。还没有觉得它开始,就已经结束了,这或许是很多人对今年的女排联赛最大的感受。从2012年11月10日开始,到2013年1月26日结束,前后只有两个半月、不到80天的时间,难怪会被球迷戏谑地称为“短命”联赛。
为了给今年的全运会备战让道,全国女子排球联赛做了最大程度的压缩,这样一个仓促了事的联赛,给人的感觉更像是应付形式,缺乏诚意。在足球、篮球两大联赛红红火火的同时,排球联赛却是“悄然开始、悄然结束”,这样的落差不由得让排球迷们感到心痛。排球联赛变成一潭死水,这到底是谁的错?舍联赛保国家队,这是否又真的是对我们挚爱的中国女排最好的做法?
赛制缺陷
女排联赛已成鸡肋
对于很多排球迷来说,今年的联赛让他们“又爱又恨”。高水平外援的加盟以及一些老队员为了备战全运会而复出,这些都为联赛增加了不少看点,但在一周双赛、赛事如此密集的情况下,他们想要看一场排球比赛仍是难上加难,这让人不得不感叹排球联赛地位的下降。
两个半月的联赛本来就够仓促了,跟随着球队奔波各地到现场看比赛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然而残酷的事实却是:不仅是央视还是地方电视台,排球联赛的转播场次都大幅度削减,造成了“一播难求”的局面。本赛季排球联赛狠命压缩,导致与不少其他项目的比赛“撞车”,比如天津女排与广东恒大女排总决赛次回合的比赛就“撞”上了李娜的澳网决赛,在这种情况下,“让道”的往往都是排球联赛,转播场次少也就不难理解了。
不过这还不是主要原因,电视台的冷淡,根本原因还是在于排球联赛的受关注度的下降。除了排球底蕴深厚的天津球市特别火爆,其他绝大部分拥有排球联赛队伍的城市现场都是观众寥寥,哪怕门票基本是免费发放的了。这样的情况发生在一个国家顶级联赛的赛场,着实让人很难想象。
赛程越来越紧,现场越来越冷清,转播越来越少,这就是排球联赛令人寒心的现状。赛程过度压缩导致队员疲劳、表现下滑,比赛的精彩程度也因此大打折扣;赛季过短也会让联赛的宣传和受关注度受到影响,赞助商得到的回报相应减少、投入的热情自然也会降低。于是现场越来越冷清,转播越来越少,联赛也就越来越不受重视,这其实是一个恶性循环。
急功近利
排管中心舍本逐末,是利还是弊?
排管中心从来都没有把“不惜一切力保中国女排”当成口号喊出来,但从其各方面的措施都不难看出,这是一个事实。特别是在上一个奥运周期,“老字号”中国女排简直成了中国排球最后的遮羞布,所以上赛季的女排联赛其实也是被压缩到不到3个月的,就是为了给中国女排备战伦敦奥运会让路。按照正常思维,把联赛搞得红红火火,培养出一大批高水平的人才,国家队的成绩自然也就有了保证,而中国排球为保国家队舍弃联赛这种“舍本逐末”的做法无疑是急功近利的典型代表,严重违反客观规律。
很大一部分的排球迷都有着特殊的女排情结,排协对中国女排战绩特别在意其实也不难理解,但事实上,这种舍本逐末的做法对中国女排真的是利大于弊吗?国家队队员往往都是各俱乐部挑大梁的主力,压缩的联赛让她们疲于奔命、出现伤病的风险也大大增加。同样的年龄,中国女排队员的伤病情况往往比其他国家的球员要严重得多,中国像外国球员不少三四十岁还活跃在赛场的简直就是凤毛麟角。
伦敦奥运会止步八强的国家队,其实平均年龄并不算很大,但当中不少都已经走到了职业生涯的晚期。今年联赛结束以后,不满25岁的魏秋月甚至已经开始考虑退役的问题。在为姑娘们的伤病感到心痛的同时,我们也不得不反思:是什么让她们伤成这样的?这真的是无可避免的吗?
政绩捆绑
联赛依然“闭关锁国”
除了赛程设置等短时措施,中国排球联赛还有一个最大的弊端:固步自封。在政绩捆绑的情况下,排球联赛从来都是引不进来,也走不出去,内部流动更是不自由。虽然名字上都加上了赞助商的冠名,但在女排联赛当中,除了广东恒大之外的俱乐部实际上都是个地方的排球专业队,这也就造成了全运会对她们来说重要程度远远超过联赛这样的“怪现状”。
广东恒大女排能在三年甲A联赛中夺得一冠两亚的好成绩,高水平的外援是相当重要的因素,这自然离不开恒大在资金方面的自持;但事实上,北京女排也获得了大企业的赞助,这说明资金不是引援的最大壁垒,但北京队却没有像恒大那样引入外援。对此,她们的主教练蔡斌的话或许可以道破“天机”:“其实,对我来说,找外援很容易,取得好成绩也很快,也许还能打进决赛。但如果说以全运会为主,我势必要让自己人多打球。”
被全运会任务牢牢绑住,球员连在国内流动都不自由,更不用说走出国门了。欧美国家的排球联赛职业化发展都很迅速,其球员转会市场的开放程度足以让中国感到汗颜,就连我们邻国的球员金延璟、木村纱织等都纷纷登陆欧洲联赛,而中国球员依旧困在中国联赛这个小圈子里。
类似的状况我们可以看看古巴,她们的排协苛刻地规定,现役国家队队员不能到海外打球,只有退出国家队满两年以后才能出国打球,这样的限制让众多高水平球员纷纷离队,以新人主打的古巴女排于是在伦敦奥运会落选赛受挫,20年来首次无缘奥运会。在为古巴队的遭遇唏嘘的同时,中国排球难道不该引以为鉴吗?
记者观察
职业化能让
一潭“死水”焕发生机
排球联赛“伪职业化”的问题似乎年年讨论,但每次都是不了了之。从1996年创办至今,中国排球联赛已经走过了16个年头,时间长到足够让一个联赛初步走上职业化之路。但事实上,排球联赛不仅没有走上职业化的道路,反而是偏离得越来越远,连创办之初的红火也都已经失去。广东恒大女排、北京男排等引入高水平外援虽然能给联赛打进短时的“强心针”,但这从来都不是根本的解决之道,放开“闭关锁国”的枷锁,让人才真正流动起来,才能让排球联赛这摊“死水”重新焕发生机。
“引进来”,可以让我们对高水平球员更加了解——前两年在联赛中与广东恒大交过手的队伍,其阵中的国手肯定对塞尔维亚的乔瓦娜有了一定了解;“走出去”,可以让我们的球员吸取其他国家高水平球员的长处,从而使自身实力得以提升——金延璟、木村纱织等都是很好的例子。
其实中国排球并没有缺苗子到不可挽救的程度,很多中国现役国手如果能够走出去增长一下见识,对她们自身的发展是相当有利的。但如果排管中心永远不改这种视而不见的“不作为”作风,排球联赛只能在堕落的泥潭中越陷越深。到时中国众多排球迷可真的是“爱得起,伤不起”了。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