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昨天上午,一年一度的美国橄榄球“超级碗”在新奥尔良落下帷幕。即使远在中国,即使身边玩橄榄球的人还很少,但国内依然有超过9家媒体进行直播。根据预测,今年将有不少于1亿名美国境内观众收看这场橄榄球比赛,火热程度完胜美国大选和奥斯卡颁奖,而全球电视观众人数早在2年前就已突破10亿大关。《福布斯》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超级碗”被估价4.2亿美元,继续稳坐全球最具商业价值的体育赛事宝座,其价值比奥运会和世界杯相加还要高!
不得不佩服老美高明的商业运作和强大市场推广力。“超级碗”,不过是美式橄榄球的一场决赛。但作为美国的国球,不但能在全球范围内赢得如此多的拥趸,更能创造一个又一个商业奇迹,这实在值得我们的“国球”思考。
乒乓球在中国,群众基础没话说,人群中随便找出一人说不定就是高手;国家队更是金牌之师,“包揽”几乎成了中国乒球的代名词。但离开了奥运,尤其是在市场领域,乒乓球却有点玩不转了。尽管国内也有乒超联赛,但这个联赛既不正规、也不职业,赛程短,往往球迷还没开始关注联赛就结束了;影响小,各队的主场多设在二三线城市,市场推广难度大。
国球,连在国内赚钱都不易,更遑论打开国际市场了。
从“超级碗”的海外推广方式可以看出,它是在复制NBA的成功经验。先送上可口的免费午餐,在全球范围内培养相当数量的忠实粉丝,尤其注重年轻观众的培养。若干年后,观众群稳定了,市场成熟了,再通过出售电视转播权、衍生品销售等途径大“捞”一笔。20年来,NBA一直是这么做的。如今,中国市场已进入收获期,成为NBA在海外最大的市场,每年可为NBA联盟贡献超过5000万美元的收入。
而乒乓球的推广呢,则多是像“养狼计划”这样的举措,其着眼点说到底还是在奥运金牌上。往国外输送教练、队员,主要还是为了帮助对手提高水平,免得自己总是一帆风顺地拿金牌,会被奥运会清理出户。反观“超级碗”,7人制英式橄榄球要到2016年才能加入奥运大家庭。但这一点都不妨碍美国国球在群众基础和商业运营这两条路上的一路狂奔。无论是否加入奥运、无论夺金与否,美国校园里都有孩子们玩橄榄球的身影。一个明星、一场比赛、一次经典对决,给孩子们带来的不仅仅是课余谈资那么简单,更激发了他们走进球场、爱上运动的热情。
同为国球,出发点不同,效果自然大相径庭。在现有体制下,乒乓球的生存现状也是国内多数体育项目的缩影。对这些项目来说,奥运夺金往往易如反掌,但市场之路却走得坎坷异常,很多项目更是只活在一个小圈子里,与大众隔绝。
可以想见,摆脱不了奥运思维,中国体育的转型也就无从谈起。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