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的北京阳光明媚,但乍暖还寒仍考验着户外运动爱好者的意志。不过,隔周一次的“篮球乐园”活动,却是朝阳区宏善学校的孩子们绝不会错过的。周末的一个上午,记者赶到这所打工子弟学校的操场时,孩子们正在志愿者的指导下热身、学英语、做游戏、练篮球基本功,玩得不亦乐乎。
“篮球乐园”活动发起人张璐说,“篮球乐园”是一个草根公益项目:“通过这种形式,培养孩子对运动的兴趣,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将快乐和篮球精神、公益精神传递下去,让他们从小树立阳光、健康、团结互助、积极向上的品格,为他们带来有益成长的正能量。”
“篮球乐园”此前曾作为某国际教育公司的公关项目连续举办3年,当时张璐任职于该公司。由于种种原因,去年的活动无限期搁浅,张璐也离职并有了新工作。“我心里一直放不下它,只要想起孩子们的笑脸,我就觉得活动停了太可惜。后来我便‘纠集’了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想把活动再做起来。”于是,6位“80后”年轻人利用业余时间拉赞助、联系学校、招募志愿者……经过4个月筹备,“篮球乐园”另起炉灶重开张。
26岁的张璐,小学6年级开始打球,高中时曾助校队跻身北京市高中生篮球比赛三甲。她说,“我爱篮球,希望能做一些和它有关的事。我的初衷就是希望孩子们体会篮球给予的快乐。现在,宏善学校的篮球氛围已经非常浓厚。”张璐还憧憬着将来“篮球乐园”能走近更多孩子身边。
志愿者队伍中,27岁的徐洋是铁路系统的一名机关干部。身为昔日体校的“半专业”选手,他给孩子们上起篮球课来有模有样。在徐洋看来,篮球能教会人很多东西,“比如团队意识,专注、顽强、永不言弃的精神,要努力付出才会得到回报……这些都令我至今受用。这些孩子也许不会打到专业队,但我希望他们通过篮球领悟更多做人的道理。”他笑言,自己一直想找个“教小孩打球”的活儿,“以前我的梦想是参加CUBA(大学生篮球联赛),如今才知道,篮球梦想的形式并不惟一,‘篮球乐园’就是其中一部分。”
“篮球乐园”今年共招募志愿者30名左右,除教授技术外,还有英语、摄影摄像等“工种”。
篮球英语是活动的重要部分。课上,孩子们学会了“传球、加速、好球”等不少单词。“还有我们临时加的一句——give me five,意思是‘来,击个掌’,表示庆祝,很亲切。”小徐兴致勃勃地把这句口语教给孩子们,却被孩子们记成了“给米饭”。
“篮球乐园”已在潜移默化地改变孩子。“以前开展活动时,我们曾让孩子们每人在纸条上写一句感想。有人写‘我通过篮球认识了新朋友’,有人写‘虽然比赛输了,但不怪某某,大家下次继续努力’,还有人写‘感谢志愿者’,让我特别感动。”张璐说。
王梦菲在纸条上写的是“我要当球星”。这个10岁的小姑娘,已经长到了1米5多,比同年级的小朋友都高。“我每天早上都围着操场跑好多圈。我最爱打篮球,觉得打球特开心。”王梦菲的老家在河南农村,父亲是修车工。小梦菲悄悄告诉记者,“长大后,我要当姚明那样的篮球明星!”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