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师徒三代人生起落,见证上海拳击兴衰始末
镜头前的老人整理了一下许久不穿的正装,套上用了20多年还没舍得扔的红色拳套,“年纪大了,以后还不知道有没有机会去拍,拍一张,留个纪念吧。”这位套着拳套的老人叫余吉利,很少有人知道他年轻时曾是全国次中量级拳击冠军。直到现在,他和他的20来位老拳友有时还会聚会。这些老人年长的超过了80岁,年轻点的也有70多岁,关于他们,眼下很多人注定陌生,但在上世纪四五十年代,他们的名字在上海乃至中国拳坛都响当当。
刚刚过去的5月1日,恰逢中国拳击运动被全面解禁26年整,我们带着复杂而尊敬的心情再次走近这群老伙伴。在最青春的年华,他们的拳击梦因为时代而夭折,有的人甚至因此入狱。当白发苍苍,他们却依然走上拳台,重新聚首。
镜头里,余吉利站在屋中间,眼神深邃,有辉煌、有痛苦,重新咀嚼,老人的思绪不禁坠入记忆的长河。
曾经,上海滩是中国拳击运动的核心地,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这里诞生过许多拳台英雄。解放前他们在擂台上打过洋人;解放后,他们通过义赛为国家抗美援朝捐飞机……然而那批拳手的拳击梦很快就结束了,因为1958年拳击比赛中出现选手死亡事件,拳击很快在全国被禁止,曾经叱咤风云的拳坛娇子纷纷在岁月的打磨下老去。
岁月荏苒,当1987年5月1日,全国拳击比赛在南京举行时,这是拳击被禁28年后的首次全国比赛。那些曾经的拳台骄子已经渐渐为人淡忘,但那段泛黄的记忆永远是上海体育无法抹去的经典,而这些仍然健在的老拳手们依然怀揣着复兴上海拳击的梦想。
上海作为中国现代拳击的“出生地”,拳击在沪上走过了大世界和十里洋场的喧哗,经历过20世纪60年代的沉沦和隐痛,到改革开放后的方兴未艾,再到如今利用体制将拳击引入青少年体育培养,上海拳击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就如同一出跌宕起伏的戏剧,走过百年,未来可期。
[1] [2] [3] [4] [下一页] |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