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洋裁判挤到了中超的舞台中央,炫目、闪亮。新版的“外来的和尚好念经”,是无奈,纠结,也是五味杂陈……
裁判是只金饭碗
本报综合 5月15日,中超整10周年。赛场上大牌外援越来越多,尤其是外援前锋,大量挤占本土球员的生存空间,习以为常。可洋裁判扎堆出现,却是一件新鲜事。
在中国足协官方网站公布的数据中,上赛季中超联赛前10轮,除了首轮请来两位外籍裁判,其他均是本土裁判。洋裁判比例只占2.5%。
本赛季,风云突变。本赛季8轮中超过后,洋哨执法了18场比赛,场次之多前所未有。前后两年的比较,翻天覆地。
中超联赛一轮8场比赛。赛季初,足协确定了26位本土裁判执法。可现实情况是,一轮比赛洋裁判要挤占2至3个主裁名额。计算下来,本土裁判近5轮才有一次登场机会。根据足协规定,裁判员执法采用抓阄,如果运气不好,恐怕5轮也轮不到一场。
中国足球裁判无所事事。无奈中,只好层层降低身价,曾经执法中超的去中甲,中甲的则到中乙,这也算是中国足球的一道“独特风景”。
反赌扫黑后,中超裁判收入大幅提高。曾有戏言,裁判每场收入万元,超过CBA裁判。甚至有人计算,如果获得金哨,一个赛季奖金几十万元,令不少替补球员垂涎三尺,准备转行。殊不知,如今的中超裁判捧着“金饭碗”,却要饿肚子,令人哭笑不得。
不可否认,水平是本土裁判的硬伤。近些年,中国足协有扶植本土裁判员的想法,并大胆起用新人,培养出马宁、王迪、傅明等“80后”裁判员。然而,由于水平有限,本赛季中超联赛前5轮便有6名本土主裁进入“停哨”名单。
上一轮联赛,足协对本土裁判的不信任更是可见一斑。5月10日,山东鲁能对阵青岛中能的焦点战,澳大利亚裁判亚当是当值主裁。4天后,广州富力和北京国安的对决,是一场“谁都输不起”的比赛,原本抽选结果是陕西裁判黑晓虎执法,但最终出现在赛场的“大法官”又是亚当。因为,往返澳大利亚的差旅费不菲,所以亚当“背靠背”式执法,一周连续扮演“救火队员”。中国足协的做法,让本土裁判“寒了心”。
足协寒了土哨的心
本赛季初,足协决定加大聘请高水平洋哨执法的力度,主观目的是避免发生赛场事端,并带动本土裁判员水平的提高。但实际操作起来,由于中超比赛与亚洲各国联赛基本是同步进行,高水平洋哨为本国联赛所倚重,无法来中超执法。被足协聘请来的洋哨大多数水平不高,甚至出现非国际级裁判“背靠背”执法的尴尬。第9轮,“背靠背”执法比赛的澳大利亚籍主裁亚当便不是国际级裁判。
中国裁判水平真的不行吗?未必。目前,本土国际级裁判有7位,有的执法过世界杯外围赛,有的吹过亚冠联赛以及周边国家足球联赛。
“裁判员也是人,是人就可能出错,大家也应该理解裁判员”。前国际级主裁判杨志强就曾发出这样的感慨。洋裁判就没有问题吗?
来自权威渠道的信息,前8轮洋哨执法的18场比赛(其中六轮各有2场由洋哨执法,两轮各有3场由洋哨主哨),错漏判等问题同样多多,在业内引起较大争议。既然如此,为何足协还坚持“外来的和尚会念经”?很简单:推卸责任!起用更多洋嫩哨规避自己应负的责任。估算下来,到本赛季末,洋哨执法场次将接近于70场,占总场次240场的1/4强。这70场比赛都将是中超最为关键、最为敏感的场次,因此也是提高主裁能力最好的实验场。
欧洲五大联赛中,英超联赛裁判素质最高,南非世界杯决赛主裁韦伯就是来自英国。而在英超联赛里,无论足总杯,还是普通联赛,几乎清一色是本土裁判。
裁判的培养,需要时间和精力,也需要宽容。而今,洋裁判在中超当主角,到底是本土裁判水平过低?还是俱乐部、球迷对裁判的容忍度不够……对中国足协来说,是个艰难的抉择。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