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体育讯 又逢中韩对决时,虽然有过三年前那场酣畅淋漓的3比0大胜,但中国足球对韩国足球处于劣势仍是不争的事实。“恐韩症”三个字绝不会因为一次偶然的胜利就被彻底抹去,直到今天,中国足球依然没有把握说自己完全摆脱了“恐韩症”的纠缠。
黑色9分钟悲剧·恐韩症的萌芽
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预选赛六强赛上,当时的国奥主帅徐根宝曾喊出“横下一条心,一定要出线”的誓言,正在国奥队4战3胜1负,局势大好的情况下,末战面对韩国却遭遇了“黑色9分钟”的悲剧。韩国人开场9分钟便连进3球,国奥队在打平即可出线的情况下,最终1比3告负。在失去出线权的同时,也让“恐韩症”的提法就此诞生。
回到1978年的曼谷亚运会,中国队以0比1小负韩国队。或许当时的中国足球人并不会想到,正是这场失利开启了中国足球此后长达32年逢韩不胜的历史。从1978年到2010年,中韩男足国家队在国际A级比赛中一共交手27次,中国队仅取得11平16负的惨痛成绩。如果1992年那次失利让“恐韩症”彻底爆发,那么之前和之后一场场令人痛心的比赛,则真正将这三个字烙印在国人的心中。
恐韩始于青年队 偶然变成必然
“恐韩症”绝不只是成年国家队的顽疾,在青少年层面,症状更加明显。1992年国奥兵败之后,1996年的国奥队以极高的相似度重演了历史。戚务生率队同样在末战打平即可出线的情况下,被韩国队3比0干净利落地拿下。此后的2000年和2004年奥预赛,国奥队又两度败在韩国人脚下,就此创下连续4届国奥队负于韩国的耻辱历史。
不仅如此,曾被称为中国足球“超白金一代”的1985届青年队,在2004年亚青赛上0比2不敌韩国队,痛失亚青赛冠军。由张琳芃、吕文君、朴成等希望之星领衔的1989届国青队,在2010年广州亚运会1/8决赛上,以0比3完败韩国队。去年,1993届国青队又在亚青赛小组赛中0比1负于韩国。
至此,中国足球19至23岁年龄段的近7届青年队,面对韩国全部输球。要知道19到23岁正是球员走向技术和心理双成熟的关键期,而这一场场失利,势必会造成一代代中韩球员心理上的巨大落差。也正是青少年阶段埋下的恐韩祸根,令韩国球员在进入成年国家队后拥有更强烈的自信,甚至以不胜中国为耻。而双方截然不同的心理状态,会将原本就确实存在的实力差距进一步放大。如此一来,一次次偶然的失利就演变成了延续32年的必然结果。
从恐韩到仇韩·中韩都需解脱
多年被人“欺负”,恐惧也变成了仇恨。随着“恐韩症”迟迟无法治愈,“仇韩症”以病变的姿态在中国足球界蔓延开来,而由此导致的心态失衡也真实地反映在球场上。近些年每到中韩交手之时,中国球员越来越多地抱以“球踢不过就踢人”的指导思想进行比赛。当年的江津重创黄善洪、李毅脚踢李乙容,都是中国队频繁杀伤性铲抢的“典范”。
在这种不共戴天的气氛面前,韩国人也患上了“恐中症”和“避中症”。韩国球员恐惧的自然不是中国队的实力,而是他们的凶狠犯规。于是为了躲避与中国队更多的不必要接触,从1996年开始的中韩对抗赛,在本世纪初就差不多寿终正寝了。
翻看32年逢韩不胜的记录,事实上双方成年国家队的差距从来没有超过2球。反倒是中国队终结“恐韩症”的那场比赛,是以3球完胜韩国的。其实在足球比赛中,单场一两个球的差距有时候并不完全是实力使然,临场发挥、心理状态,以及一些偶然因素都可以左右两球之内的小负,就此扣上“恐韩”或“仇韩”的帽子,其实并无多大必要和益处。中韩足球的差距必须被承认,但同为亚洲足球的重要一员,双方都需摆正心态,从“恐韩症”的效应中尽快解脱出来。(谦卑的心)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