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届全运会,共设420枚金牌。其中,足篮排“三大球”项目将产生72枚金牌,占金牌总数的17.14%,是名副其实的金牌大户。
“金牌重奖”三大球,是本届全运会的一大创举。竞赛规则显示,对于获得足球、篮球、排球(不含沙滩排球)项目第1至第3名的运动队,分别按照3枚金牌、2枚金牌、1枚金牌进行统计。不仅前三名“人人见金”,还分别按年龄段设置了两个组别,这才有了72金的庞大数字。
“重金”的背后,凸显国家体育总局振兴三大球之迫切心情。北京奥运,中国军团实现历史性突破,占据金牌榜第一。伦敦奥运,中国代表团又创下境外参赛的最好成绩。可惜,三大球的发挥总是差强人意。在伦敦,中国女篮、女排小组出线后即遭淘汰,男篮则是小组赛5战皆墨。男足、女足和男排,则连奥运的门都没摸到!
由于项目特性、职业化推广和一些历史因素,尽管三大球在奥运金牌的贡献上不如乒羽、跳水等我国传统优势项目,但却是老百姓最喜爱、最关注的项目。正因如此,在后北京奥运时代,“三大球”的破冰成为一道绕不开的槛。在此前国家体育总局召开的“三大球”中心主任会议上,便提出了三大球必须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上取得突破,成绩要明显超过伦敦奥运的要求。
可是,振兴三大球仅靠在奥运赛场争金夺银就够了吗?
如果说有了成绩和奖牌就能拯救三大球,那么,曾在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上勇夺银牌的中国女足就不会陷入如今被近邻日本远远抛在身后的窘境。在此前结束的U17女足世少赛上,中国女足小组即遭淘汰。据统计,这个年龄段的球员在全国总共不到260人。
如果说银牌不行,非得金牌才管用,那为什么曾在2004年雅典奥运逆转夺冠的中国女排,却在近年来屡败泰国、数度易帅,只能再请郎平出山,将重生希望寄托在“铁榔头”的明星光环上?
醒醒吧,不管是什么成色的奖牌,都不可能成为拯救三大球的良方。
振兴三大球,根子就不在金牌上。实践已经证明,像技巧类、单人项目那样,按照“精英思维”,集中优势培养几个人、几支队伍的办法,并不适用于三大球。即使能在成绩上取得暂时性突破,也注定是短暂而无法持久的。
三大球,绝不是靠闭门造车就能打造出金牌的。中国在奥运金牌榜的崛起,可以看作是“奥运争光计划”的成功。但相较于全民健身的发展,二者的进程却并不同步。在金牌越拿越多的同时,国民体质、尤其是青少年的体质却在逐年下滑,我国的国民肥胖率、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国民亚健康比率更在世界上高居前列。如此尴尬的对比,着实让人心忧。
振兴三大球,要跳出“精英思维”,敢于向“金牌导向”说不。体育的要义,不在于培养几个精英,而是要让更多公民投身运动之中。如果在每个小区附近都有性价比较高乃至免费的体育场馆,如果我们的学校体育设施都能在固定时间对外开放,那么,老百姓打一局三对三篮球、踢一场足球比赛,也不至于非要在炎夏的中午赶着去抢占一块场地。
青少年的成长离不开体育,这一举世公认的常识却在国内遇到了应试教育的强烈挑战。在抢占好学区、上个好学校、考个好分数面前,体育变得可有可无,只能以群众演员身份在开幕式上偶尔出来跑个龙套。
三大球之所以重要,不仅在于其深受群众喜爱,更在于这样的团队项目在让孩子锻炼身体的同时,还能增强团队意识、合作精神的培养。而这,恰恰是目前“独一代”最为欠缺的一堂社会课。
美好生活,是每一个国民的理想。健康生活,是美好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管是健康国家还是健康民族,关键是要有健康的人。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推动全民健身,便是重中之重。到了该变局的时刻了。不妨,就以三大球走进校园的振兴为契机吧。
特派记者 董 晨 林华维 孙 庆
(7日沈阳电)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