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记者 张子扬
首届从中国上海起航,“经停”韩国釜山、日本大阪、中国澳门以及中国香港,如今,这艘承载了多项历史重任的“东亚运”方舟,停靠在渤海湾之滨。
6日晚间,第六届东亚运动会将于天津拉开大幕。在10天的赛程中,东亚地区的九支代表团、2000余名运动员将向24个大项、254项冠军发起冲击。
1993年5月9日,第一届东亚运动会在上海虹口体育场隆重开幕,这是亚洲体育运动史上的新篇章。来自东亚地区的9个国家和地区的1200多名男女运动员参加12个项目的比赛。在10天的竞赛中,共有7人14次破13项亚洲纪录。
从浦江之畔到渤海之滨,20年间,东亚运动会如同一位历史观察家,亲眼目睹了东亚地区涌现出一批批世界级体育巨星、各国和各地区代表团竞技水平不断提升的全过程。
以增进东亚地区体育和文化交流为目的而举办的东亚运,因为有中、日、韩三国的积极参与,使某些项目具有世界级水平,同时给一些竞技体育相对落后的国家和地区提供更多参赛机会。例如曾四度参赛的蒙古国,总共收获59枚奖牌,包括5枚金牌。
在这片赛场,中国代表团始终以绝对优势独占鳌头:过往的五届比赛,近半数金牌以及近三分之一的奖牌都被中国队运动员收入囊中。从初出茅庐到站上世界之巅,这里成了新人们“转型升级”的绝佳途径。
20年间,外界见证了飞人刘翔三度问鼎东亚运110米栏冠军、再到摘得奥运冠军、打破世界纪录、完成田径赛场的大满贯;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选手也从中品尝过“跳板”滋味:如2005年在第四届东亚运动会,韩国泳坛名将朴泰桓拿到男子400米自由泳冠军后,一度在世锦赛和奥运会接管该项目的所有金牌,直到孙杨横空出世……
然而,时过境迁,一个不争的事实摆在了各支代表团的桌面上,随着竞赛项目翻倍增长、国际赛事日益密集,东亚运无论从赛事级别还是影响力都无法与奥运会、亚运会、世锦赛甚至是亚锦赛相比,且逐渐偏离当初要求各代表团派精英选手参赛的初衷。尤其在近两届,许多队伍以第二甚至第三阵容参赛,东亚运在某种程度上已难逃“鸡肋”赛事的命运。
如今,比还是不比,在夹缝中生存的东亚运,让许多运动员身陷两难。原本表示愿意出战的孙杨,在连续参加了游泳世锦赛、全运会后,加上肩伤困扰,中国游泳队在提交报名表的最后一刻,不得不将其换掉;
中国男篮的多名主力,也是在报名截止前,被年轻小将取代,因为新赛季的CBA即将开启,在一些体育局官员和俱乐部老板眼中,东亚运的号召力,或许难以与球队的生存相提并论,在职业化背景下,成绩才是“第一生产力”。
经历过20年的沉浮,这项刚刚迈入“弱冠”之龄的地区间赛事,却要逐步退出历史舞台。
在新的国际体育发展形势下,当初倡议举办该赛事的东亚运动会联合会,已到了必须要找出一剂“新药方”为其根治内伤的地步。
据悉,东亚运动会联合会理事会在今年5月的理事会会议上通过了《东亚运动会改革提案》。根据提案,东亚运动会将改为东亚青年运动会,每4年举办一届,参赛运动员的年龄原则上在14至18岁之间。天津东亚运,成为史上最后一届东亚运动会。
从长远角度来看,这一改变可以在奥运周期后一年方便各代表团锻炼后备力量,使生力军拥有更多国际赛事经验。但稍显不足的是,亚洲各单项青年锦标赛无疑又会与东亚青年运动会发生重叠,如何平衡赛事的重要性,将给组织者与各支队伍提出新的课题。
有观察家分析,未来若能与某些亚洲单项锦标赛合二为一,并使之成为奥运会、亚运会参赛资格的选拔赛,赛事的关注度必将大幅提升。
对于东亚运来说,天津是一个终点,而对于亚洲和东亚体育事业来说,又是一个再出发的新起点。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