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上海起航;2013年,天津上岸。
历经20年,东亚运动会即将退出历史的舞台——东亚运动会联合理事会日前通过决议,天津举行的第六届东亚运动会将是最后一届,之后东亚运动会将改名为东亚青年运动会,2019年举办首届,此后每四年一届。
改名,实属事出有因。
东亚运赛场上星光黯淡,鲜有大牌。叶诗文、焦刘洋、苏炳添等是中国队为数不多的亮点。今年是新奥运周期的开局之年,全运会和世锦赛等重大赛事接踵而来,运动员们经过大半年马不停蹄地南征北战,对于关注度不高又无硬性任务的东亚运动会难免三心二意。
实力不均衡,也导致部分代表团参与积极性不够。在中国、日本、韩国、朝鲜、中国香港、中国澳门、中华台北、蒙古和关岛9个代表团中,中、日、韩的实力明显高出一筹,而过去5届赛事,近半数金牌和约三分之一奖牌都被中国选手收入囊中,使得日本、韩国索性只派二队甚至三队参赛,只为锻炼队伍。
缺乏明星,东亚运动会沦为年轻运动员锻炼的舞台,比赛的观赏度自然要大打折扣。没有亮点、看点、兴奋点,观众也是意兴阑珊。“为了促进各东亚国家和地区奥林匹克委员会之间的文化交流,给那些竞技体育落后的国家和地区提供更多的参赛机会。”东亚运动会的举办初衷很美好,可现实很骨感。何去何从?答案,已经揭晓。
东亚青年运动会,原则上允许14至18岁运动员参加。这与亚青会、青奥会的运动员年龄层次保持一致,有利于相互衔接。2019年举办首届,位于奥运会前一年,青奥会后一年,也避开了中国的全运会,更有利于东亚青年运动会拓宽自己的生存空间。
未来的东亚青年运动会,将更接近奥林匹克的理想,更接近体育的本源,竞技之外更注重交流。在第六届东亚运动会联合会名誉主席霍震霆看来,东亚青年运动会这个平台,不仅可以让地理位置相近、文化背景相似的东亚青年加强交流,更重要的是对他们进行奥林匹克价值观和健康生活方式的教育,让更多的年轻人享受到体育的乐趣,感受体育的魅力。
改名,不是穷途末路,也不是难以为继,更不是垂死挣扎,而是另辟蹊径,主动应对,创新求变。
从更快、更高、更强,到参与、交流、学习、分享、继承。东亚运动会放弃与其它体育大赛争奇斗艳,潜心成为培养未来力量的舞台,成为孕育希望的助推器。在自我否定中,东亚运动会或迎来转机。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