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0月31日体育专电 题:加强心理训练将让中国运动员有更好的赛场表现
新华社记者吴锺昊
中国“金花”李娜取得年终排名第三的成绩让人振奋。李娜日趋稳定的赛场发挥,展现出其逐渐平稳的心态,而这一切都离不开教练卡洛斯的调教。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竞技体育研究中心主任、体育总局运动心理重点实验室主任张忠秋博士说,李娜在自己的新书中描述了卡洛斯内心的强大。实际上,调教出两个“大腕”的卡洛斯俨然就是一位心理学专家。
卡洛斯并不只是把心理引导当成辅助手段,而是当成日常的训练内容。在训练中,他时时和李娜进行沟通,盯着她的眼睛,观察她的反映。“在良好的心理状态下,他们已经把比赛当成了一种享受。”张忠秋说,在重大赛事的赛场上,高手对决的紧要关头,运动员的心理稳定性往往决定胜负。
回顾伦敦奥运会、全运会等重大赛事,各种出人意料的结果已让中国的运动员和教练员开始意识到心理训练的重要性。张忠秋说,中国运动员在以往的一些关键比赛中,有时会出现内在力不足的问题。“常常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缺乏对比赛过程的兴趣和欲望。”
近日,由国家体育总局人事司主办,体育科学研究所承办的2013年全国运动心理培训班吸引了来自各项目国家队,以及省队的教练、领队、运动员和心理辅导人员参加培训,其中不乏知名教练。很多学员自带摄像机,打算将课程录制回去,进一步推广与学习。
作为中国备战雅典、北京、伦敦奥运会心理专家组组长,张忠秋观察到,现在供各专业运动队使用的体能训练设备得到了快速的普及,已经紧跟国外先进水平,各大医院也专门为参加重大比赛的运动员开设了“鸀色通道”,但是在参赛运动员心理训练和心理调控方面的保障力度还不够。“在我们‘保姆式’的培养中,运动员在心灵塑造的关键时期未得到足够系统的心理培训和锻炼。”
国家男子手球队教练郑永利说,在重大比赛前,对运动员进行心理干预的重要性他深有体会,“在比赛落后的情况下想要逆转局势,没有过硬的心理素质是不行的”。他说,在今年全运会的比赛中出现了这样一种情况,3支队伍积分相同,靠罚7米球决定进入半决赛。“如果心理素质不过硬,点球大战根本赢不了。”
但是对运动员进行心理干预是非常讲究技巧的。张忠秋说,心理训练并不是简单地对运动员进行思想动员,而是一系列科学心理监控和心理调节的过程。
国际运动心理学会主席姒刚彦花了3年时间和他在香港的团队一同研究出一套“正念”心理培训法。他介绍,作为一种新兴的心理培训理念,“正念”训练来源于古老的东方佛教哲学,现在被美国和欧洲广泛运用。
“正念”训练提倡的不是自我“控制”,而是与消极心理状态“共存”。“不好的心理状态下也有可能有好的运动表现,即便有消极的心理状态,只要有方法去面对,依然可以达到一种好的运动状态。”姒刚彦说,“正念”训练是在“逆境训练”的方法上前进了一步。
全国运动心理培训班已经举办了4届,不仅有运动员从中懂得了如何进行心理调节,更有不少教练员接受了运动心理学的理念,并将之付诸于实践。
山东足球管理中心副主任殷铁生说,足球现在被认为是一个落后项目,所以运动员在比赛中背负很大的心理压力,怎样在赛前帮助运动员建立起信心是亟须解决的问题,而进行心理训练无疑是一个突破口。
中国男子花剑队主教练王海滨执教多年来,已经总结出自己的一套心理训练方法。“不能指望运动员在赛场上超常发挥,要把心理训练放在日常的训练中,从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训练习惯开始,”他说。
国家体育总局田径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国家田径队总教练冯树勇在培训课上介绍了刘翔、张培萌等运动员日常的心理训练方法。他认为,心理素质或许在运动员成绩中起不到决定性作用,但却可能是“最后一根稻草”。
对此,姒刚彦认为,从国家队层面来说,心理训练正在系统性和深入性上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从全国来看,中国运动员在心理训练上还需要加强,依然有相当比例的运动员和教练员没有将心理训练放在和体能、技术训练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完)2013/10/31 15:13
此稿为新华社体育专线稿件,严禁转载。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