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近六旬的广州民间“轮滑牛人”李松辉,赛前表演“轮滑鸡公榄”为选手打气,他最终踩着轮滑登顶。 南都记者 谭庆驹 邹卫 摄 |
仅仅13分54秒,来自青岛的2012年伦敦奥运会中国马拉松选手李子成轻松登顶。 |
南都讯 昨日,一场全球最高的“楼宇垂直马拉松赛”,将作为广州亚运献礼工程的IF C (又称西塔)拉回公众视野。这座拥有103层、2652个阶梯,垂直高度达到440 .75米的广州第一高楼、世界第十高楼,成了近千人拼命攀爬的对象。
仅仅13分54秒,来自青岛的2012年伦敦奥运会中国马拉松选手李子成轻松登顶,平均8秒一层的速度让其余参赛者扼腕:“他来了,我们还能拿到奖金吗?”然而冠军也有遗憾:“我还能跑得更快!”
[竞赛组]预选赛冠军未进前五强
昨日9时30分,随着一声枪响,参赛选手们冲破起跑线奔向IFC顶楼。数分钟后,顶楼安保人员对讲机传出,“最前面的到97楼了……准备登顶!”信息接收人忍不住低声说了句,“速度真的好快!”
据了解,比赛有两条赛道,休闲登高组在S2赛道,公众组、企业组、业主组3个组别在S1赛道。号码布上面有芯片条,和起跑点和终点线可以感应。每隔十秒放一个人。选手按照预选赛成绩相互错开,避免选手在楼道相互竞争而产生碰撞。
作为广州预选赛冠军的李国权,在昨日比赛中为首跑,是第三个抵达终点的参赛选手,然而,官方最终统计数据显示,李国权并未进入前五强名单。抵达终点时,李国权与记者分享了跑楼过程的一些感受。“第一次来的时候是走上来的,这一次用跑的,感觉完全不同,跑上来的感觉就像痛苦和快乐交织着。”
一名过于疲惫的选手依靠着柱子用力喘气,医护人员赶紧上前检查,“你叫什么名字?现在在哪里呢?”当该选手喘气速度逐渐恢复,并清楚回答问题后,医护人员才让他离开。
[休闲组]一家3口齐上阵
竞赛组在与时间赛跑,休闲组却一片温馨。昨日上午10点,身穿红色运动衣的500多名休闲组选手以每10秒4-5人一组跑向楼道,市民登高就此拉开。有家庭组合、情侣组合,还有残疾人士前来挑战。最小参赛选手10岁的刘芷蕴一家三口齐上阵。
开跑之前,芷蕴兴奋不已,一会儿对着会场“大熊猫”直拍照,一会儿盯着竞赛组选手的背影目不转睛。她自信满满地跟妈妈说:“待会我肯定比你快。”芷蕴人小目标大,要跑完62层全程。妈妈说:“我们到20多层就好。”
开跑了,记者跟在后面。一开始,芷蕴和父母分开两队跑,步态很轻快,两步并作一步。到8至10层时,速度明显放慢。在这期间,她几乎1分钟超过10人。到第三个避难层时,她连喝了3杯水才继续往上爬,到达62层时有少许喘气。5分钟后,父母也到了终点跟她会合。
记者体验
爬到30层近乎崩溃
昨日在企业组中,由媒体记者组成的代表队“全军覆没”--无一支队伍进入前五名。但或许登高爬楼的乐趣在于众人捧场,而主办方“迄今为止全球最高‘楼宇登高赛’”的宣传语,也给参与者平添几分谈资。南都记者前往“打酱油”,现场体验独爬楼不如众爬楼。
10点33分,1层,爬楼开始。用止鼻血的抬头方式仰望一眼西塔后,选手们埋头冲进楼梯间。1楼至7楼,爬楼步伐是跨越式的,脚下台阶两级并作一步,如履平地;10层之后,脚步开始放缓,一步一级,此时已有同伴从记者身后超越,陌生人轻拍肩膀,留下一句句鼓励:哥们儿,加油,坚持住。到了30层,记者已经大汗淋漓,每每近乎绝望的眼神投向拐角处的志愿者时,总能换回一个标准的微笑与一句“加油”。
越往高处爬,身边的同伴就越多,交谈也开始多起来。“大哥,哪个公司的?体力还能坚持吧?”“还行,不求名次,量力而行呗。”若换作平时,写字楼里的多少白领擦肩而过,谁也顾不上谁,而此时,与陌生人之间的闲聊反倒成了缓解疲劳的一剂良药。
10点53分,62层,爬楼结束。在200多米的高度上俯瞰羊城,无边雾霾遮望眼,不尽珠江滚滚来。或许登西塔的意义还在于换个角度审视这个城市。
广州地区读者详见AⅡ叠读本
人物
年近六旬老人踩着轮滑登顶
赛前一日的上午,年近60岁的广州民间“轮滑牛人”李松辉肩披红袍、双脚踩着轮滑,在西塔一楼大厅360度旋转两圈———尽管满腔热忱想“踩着轮滑登上天”,由于超过50岁的“报名年限”,热爱轮滑的李松辉被主办方邀请为表演嘉宾,比赛当日的表演项目是“轮滑鸡公榄”。
当日下午2时,李松辉在主办方办公室久久不肯离去。“我真的好想登顶,今年(身体)行,明年不一定行”,李松辉面部的肌肉抽动了一下。他又一次跟主办发提出了请求。经过一番商量,主办方最终答应让李松辉比赛当日登顶。
昨日,李松辉的成绩是32分20秒,“比我预计的快了两分钟”。拿着成绩单,李松辉绽放孩童般的微笑。“我终于可以好好吃顿饭了”。
统筹:南都记者 黄雅熙
采写:南都记者 张艳芬 郑雨楠 夏嘉雯 王去愚 金可镂 任磊斌 黄雅熙 邹高翔 刘雪 邓恒 实习生周世玲周丽娜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