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完了住和穿,今天说说索契冬奥会的交通。
不得不说,本届冬奥会的交通是我采访过的几届奥运会中做得最好的一届。
我第一次采访奥运会是2004年的雅典奥运会,当时的交通是怎么样的,现在已经记不太清楚了,只记得当时的感觉就是累。
北京奥运会,交通总体做得很不错,但是感觉有点复杂,每次去不同的场馆都要拿着厚厚的交通指南研究半天。
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交通服务我就不想再提了。那时候,很多记者宁可坐地铁,也不愿坐组委会提供的班车。伦敦奥运会的交通服务既不方便又不靠谱,晚点、迷路的情况频频发生,其间还发生过好几起车祸。
据了解,伦敦奥运会期间的司机绝大多数不是伦敦当地人,有很多甚至不是英国人,而是从西班牙等国家抽调而来,对伦敦谜一样的道路很不熟悉,再加上伦敦奥运的场馆又非常分散,所以常常出现司机迷路的情况。
这一届索契冬奥会,交通设计采用了以点带面的设计理念,既方便快捷,又简洁明了。
以媒体班车为例,冬奥组委会设置了两个媒体班车中枢,一个在山下的“主新闻中心”,一个在山上的“高尔基媒体中心”。
山下的主新闻中心发出的媒体班车主要有三路:一是通往媒体村的TM3,二是在奥运场馆之间循环的TM1,还有一个是通往山上“高尔基媒体中心”的TM10。这三路车非常密集,基本上5-10分钟就有一班。
我每天早晨从媒体村坐TM3去主新闻中心,然后再坐TM1去奥林匹克区的各个场馆。这些场馆很集中,TM1在这些场馆之间循环,既方便又快捷。而且每个站点下车和上车的地点相同,要想回新闻中心或去其他场馆,只需在下车的地点再上车就行。
如果要去山上的赛场,必须先在主新闻中心乘坐TM10去山上的高尔基媒体中心,从高尔基媒体中心,就可以乘坐不同的班车去山上的各个赛场。
你看看,往届奥运会无比复杂的交通设计,这一届奥运会寥寥数语就说清楚了。
据了解,本届索契冬奥会,交通之所以如此便捷高效,是因为有专门的交通设计公司参与了路线设计,司机也是从社会上征召来的拥有多年经验的专业的大巴司机。
索契冬奥会在交通方面的经验值得南京青奥会学习:组委会不要想着包揽所有的事,一定要学会发动社会力量,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特派记者 殷小平(索契今晨电)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