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昨天凌晨,中国男子冰壶队在半决赛中6比10输给了加拿大,但他们“黑马”的成色依旧未改,今晚仍有机会争夺铜牌。从2009年女子冰壶队获得世锦赛冠军,到次年冬奥会获得第三,再到男队在索契突破历史进入四强,这个被称为“冰上国际象棋”的冷门项目,借助世界舞台的良好表现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热点,男队三垒徐晓明与韩国选手金智善之间的跨国恋情,也为人们津津乐道。但热谈的背后,是这项运动暗藏的危机。
国家队好成绩会否昙花一现?
与早些年的女子垒球、女子足球、女子曲棍球,以及近期的女子水球一样,中国女子冰壶也走了一条“速成”的道路。冰壶运动在中国起步颇晚,2001年才正式组建相关协会和队伍,次年成为世界冰壶联合会正式成员。而短短几年之后,女子冰壶就脱颖而出,她们的成功,依靠的是“专业化”的发展战略。前中国队主教练丹尼尔曾表示:“中国队员都由国家发薪水,他们每天训练;而加拿大冰壶运动员都是业余的,只用晚上和周末训练。”以专业对抗业余,中国队的优势凸显了出来,过去女垒、女足、女曲等项目取得良好成绩莫不来源于此。
在群众基础十分薄弱的项目,“走出去、请进来”是他们快速发展的良药。女子曲棍球前些年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韩国名帅金昶佰的“魔鬼训练”,而为了快速提升水平,中国冰壶队前后聘请了四位外籍主教练,这些外教带来了先进的技战术、训练方法和比赛经验,也给队员们带来了信心。另外,队员们长期在加拿大等国家训练,在浓烈的冰壶运动氛围的感染下,中国女子冰壶迅速成长。
男子冰壶将女队的经验成功复制。中国男队主力队员刘锐、徐晓明、臧嘉亮在一起配合多年,每年有五到六个月在国外集训,这就保证了整支队伍的默契和稳定,且有一次奥运参赛经验,本次能够成为“黑马”也就不足为奇。
但这条快速成功的道路,能够保证中国冰壶运动走多远?女足、女曲最终不过是昙花一现,女子冰壶也走上了下坡路,王冰玉、周妍、岳清爽、柳荫这套阵容已征战了十年,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家庭的需要,她们很难重现辉煌,由于基础力量薄弱,中国女子冰壶青黄不接的局面很可能不久之后就会出现。男队队长刘锐也已服役12年,如何才能避免昙花一现?也是摆在男子冰壶面前的现实难题。
缺乏群众基础的昂贵运动是否值得大力发展?
“希望国家和地方能够加大对冰壶项目的投入,多兴建一些场馆,使更多的人都能从事这个项目。”这是中国冰壶队员朴素的愿望。随着男女冰壶队不断取得成绩突破,以及男子冰壶世锦赛即将在北京举行,喜爱这项运动的人肯定越来越多,但这个项目是否真的值得国家大力去发展?早就有反对的声音出现。
冰壶比赛用的溜石必须以不含云母的苏格兰天然花岗岩打磨而成,一套高级冰壶(16个)需要12万左右,普通冰壶也要4万到5万元。而一套高档的冰壶个人装备,包括冰刷、冰壶鞋和运动服,少则一千,多则四五千。此外冰壶对比赛场地的要求也极为苛刻,整个冰道的高度误差不能超过3毫米,下面要铺设制冷设备。最早的一批国产球馆要走一遍水、一遍牛奶、一遍高度白酒的“奢侈”程序,才能保证冰面符合要求。目前,在北京冰壶馆一条冰道上玩一个小时就要上千元。因此,冰壶实际上是一项昂贵的运动。再加上聘请外籍教练、长期前往国外训练的花费,国家至少在男、女两支国字号队伍身上需要投入不菲。
但群众依旧十分薄弱,放眼全国,目前只有一百多名注册运动员,和四个标准的比赛场馆,专业队伍主要集中在哈尔滨。而在加拿大,至少有80万人经常进行冰壶练习。项目基础不可同日而语。
“在中国发展冰壶运动,最后无非为锦标而锦标,为名次而名次,花费人民的血汗钱去买虚荣而已。”有人曾经这样说。 南都记者 徐显强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