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上海5月29日电(记者 许婧)上海市体育局29日发布的《2013年上海市全民健身发展公告》显示,上海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初具雏形,区域全民健身发展水平亦趋于平衡。
2012年,上海市体育局在国内首次推出反映上海健身环境、运动参与和体质健康三方面发展水平的上海市全民健身发展指数(简称300“指数”)。在此基础上,2013年的评估数据将学生社团、体质监测网络、监测效果和体质达标等数据首次纳入指数统计范围,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当天公布的该份报告。数据显示,2013年上海市全民健身事业总体发展情况由2012年的“比较满意”变为“满意”。
“上海市全民健身发展指数”借鉴国际研究领域内公认的投入、产出和结果三个层面的政府绩效考核模式,确定了健身环境、运动参与和体质健康三个方面进行评估,满分为300分,每个方面指数各100分,简称“300指数”。
三项发展指数中,2013年的“健身环境”发展指数为90分,“体质健康”发展指数为81分,均处于“满意”区域;“运动参与”发展指数为79分,处于“比较满意”区域。
上海体育学院党委书记戴健解读说,上海各区县提供公共体育服务的总体水平和能力呈现稳定上升的态势,与上年相比,在300各单项指数中,运动参与的提升幅度最为明显,其中健身组织和团队发展的贡献率最大。同时,上海各区县全民健身发展水平的差异性正在逐渐缩小,反映在差异性的标准差有较大幅度降低。
值得关注的是,报告显示,上海各级市民体质监测站点全年共为107603名市民进行体质测试服务,受测市民中体质达标率为95.5%。 其中,上海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保持稳定,综合评价达标率为89.2%,其中小学为92.1%,初中为86.1%,高中为84.4%,小学、初中与上年持平,高中低于上年1.1个百分点;优良率为64.2%,其中小学为67.3%,初中为63.0%,高中为54.3%,小学、初中与上年持平,高中低于上年1.2个百分点。
报告预测,未来上海在构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进程中,将呈现出体育社会性、公众自发性、布局均衡性的特点;推进部门联动,制定切实有效的措施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的提升也将成为一大热点。体育社会组织将在公共体育服务机制的建立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全民健身中心将成为社区体育设施建设热点;路跑、球类、传统武术、健身气功、健身操舞等市民参与度高的群体项目将会得到快速普及和推广;“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将在上海中小学中深入推进。
尽管健身环境的不断改善,但戴健指出,上海市民参与运动的行为仍需要渐进式的推动和培养,不少市民已意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却因为受限于时间、组织等因素未能付诸实行,因此需要政府大力推动体育的组织化和社会化进程,实现体育人口的转化。
作者:许婧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