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哈尔滨8月17日体育专电(记者王君宝)在中国许多城镇,便利的塑胶跑道与健身器械并不能覆盖到家家户户,但这却丝毫没有阻挡国人健身的步伐,“发明”与“就地取材”成为国人智慧健身的代名词。
小足球上连接根带子,带子从中段分为两股,两手拉着进行踢球动作……这是高锡庚的专利发明——可乐球。在黑龙江省鸡西市,这样一个在中国其他地市并不常见的运动,如今成了那里黄昏时分的主流。
57岁的鸡西市民那欣,是一名球龄3年的退休母亲。一个周末黄昏,在鸡西市明园驾校广场,她正组织来自各社区的可乐球爱好者进行锻炼。
向身体一侧轻踢皮球,再用手将皮球拉回,固定在前方,转身带球一起转动……几百名爱好者动作整齐划一,极富美感。“这个运动能更好地锻炼协调性,对老年人身体尤其好,我们这里最大的都79岁了!”那欣说。鸡西市体育局副局长马华介绍,可乐球结合了自主控制运动、人与球互动性运动的特点,是非常难得的,目前鸡西市已有2000多名可乐球爱好者。
“其实除了皮球和绳子,我们只需要一个广场,再放点音乐。”可乐球爱好者邹史明说。的确,由于丰富的校园健身设施相对封闭,而以低廉成本进入健身房或是拥有便利的塑胶跑道对于当前国人来说,还很难实现,即便是林立城市街头的各种大型体育馆,也往往是在有限时间内对外经营,或者干脆作为运动员专业训练所用。
但是依靠平地进行“就地取材”,却让中国几乎每个城镇,都拥有了广场运动文化。
每到黄昏,在哈尔滨、北京等城市或是乡镇村屯……几乎每一个广场上都有健身人群的聚集,他们或是跳舞、扭秧歌,或是跟随音乐齐步走,“我从未见过,这很壮观!”澳大利亚游客亚当·琼斯在哈尔滨南岗区政府广场上感叹道。
只有4.3万人口的黑龙江八五六农场夏夜,双老活动中心广场上灯火通明人头攒动。节奏轻快的音乐从人群中传出,徐静与几十名农场职工在人们的赞叹声中跟着节奏前后跳步,摆动手臂,动作虽然简单重复,却能吸引路人不由自主跟随摆动。
“现在人工作压力大,朋友少,跳舞既可以释放压力,还能得到队友间的关心,带给人温暖。”徐静说,她的队伍最多时有400多人。
虽然是自发组织的运动,但健身队伍仍有严格的纪律,动作做错有时也会让徐静发些小脾气。“人们在旁边看着,这有时也是一种集体面貌。”在哈尔滨跳广场舞8年的苏斌解释道。
“但我感觉广场数量还是不够,应该再多些,而且离居民楼太近也会扰民。”徐静说。虽然农场只有4万多人,但这个看起来有2个足球场大小的广场,依旧被锻炼的人们所填满。不过没关系,即便只有一条步道,也难不倒想要锻炼的中国人。
在齐齐哈尔劳动湖畔,从高处俯看会发现几块整齐的方阵快速移动,好像军队快步行军。节奏感极强的音乐从远处传来,散步的人回头看时,几十名踏着相同脚步健步如飞的人群已经走在了自己前面。
这叫健步走,组织者会在排头,腰系小喇叭,没有口号,带着队伍前行。“这个很累,别看是走,但是坚持5公里、10公里不容易。”市民韩爽走了1年,体重硬是不知不觉少了20斤。
2008年北京举办奥运会后,每年8月8日被定为全民健身日,在刚刚过去的这个节日,每个省都有自己的大规模群体健身活动,而步入21世纪后,各项有关开展全民健身的条例也相继出台。
尽管目前许多工作依旧有完善空间,但热爱运动的中国人却用智慧创造健身条件,从未停止健身步伐。(完)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