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挽救已经不堪重负的身体,昌普开始了跑步,从195斤减到了135斤;为了激励儿子备战高考,昌普立志要在马拉松比赛中跑进4小时,3个月的时间,每天20公里,他做到了。如今,哪怕深圳刮风下雨,甚至是台风来袭,昌普仍会奔向笔架山。他已经61岁,他说:“人是需要坚持去做一些事的。”
1984年,在深圳飞速发展的前期,昌普就从武汉来到了这里。20年间,他做过重体力劳动,当过老师、搞过外贸、也进过政府部门,经历了这么多角色,昌普从来没想过人生的后半程会成为一个跑者,这还都是因为,他的身体亮起了红灯。
50岁之前,昌普是个无肉不欢、无酒不快的人,身高1.7米的他,体重达到了195斤。“那时候我经常会头晕、浑身没劲儿,一年发烧七、八次,给别人打电话,人家都说,你怎么这么喘?”一次体检,昌普彻底认清了自己身体的状况,血压已经达到了高压180,低压130。医生对他说:“你今后必须要坚持吃药,甚至是住院。”但昌普不愿意,“我自己的身体,我自己知道。”昌普的性格中有着一股拧劲儿。
昌普从小身体就不好,查有先天性心脏病,医生说他活不过10岁,和他一起住在一个病房的小朋友们,只有他活了下来。“我真是挺幸运的。”小学和初中时,昌普都是免体生,同学们上体育课,他在教室里睡觉,别人课间打球,他也只是看着。
因为体质不好,再加上50岁才起步,昌普从最初的500米达到能跑完10公里,用了3年的时间。“记得开始跑的第一个夏天,深圳很热,我当时就感觉这个夏天我熬不过去了,快说再见了,但我那时候有个信念,既然决定去做,就要做出个样子。”几年的时间,昌普减重60斤,血压恢复到了高压120,低压80,身为医生的舅舅对他的经历感到不可思议,但几次检查,昌普的身体一点问题都没有。“跑步真的是给了我第二次生命,人说50岁知天命,我找到了自己的方向。”
2007年,一次机缘巧合,昌普和朋友参加了上海马拉松,那时候他对马拉松是没有概念的。他跑了5小时19分钟,连滚带爬,之后一个星期,他走路都是螃蟹步,那时候他想。“我再也不跑马拉松了。”
就这样过了两年,昌普没有再参加马拉松,但令他重燃斗志的,是他的儿子。“2009年我儿子高考,我对他说,如果你能考到北京去,我就再跑一次马拉松,如果你能考到好学校,我就一定跑进4小时,这是我当时的承诺。”
随后,昌普开始了“疯狂”的备战,3个月的时间,每天20公里,在香港马拉松赛中,昌普做到了,3小时27分,这也是他目前最好的成绩。“其实男人间的沟通是不用太多言语的,儿子懂我,我也理解他,这小子也没让我失望,考进了北京外国语大学。”
如今,昌普已经退休了,过上了想跑就跑的日子。笔架山公园,沿海大道、小区周边,昌普用跑步感受着深圳的一点一滴。无论刮风下雨,甚至是刮台风,昌普都会坚持出门跑步。一次不小心摔倒,昌普的牙磕掉了几颗,但他都没有马上去医院,而是跑完了当天的训练量。“现在跑步是随心而动,我想跑了就出门,开始了就要跑到最后。”
但现在,随着年龄大了,昌普把比赛项目由马拉松改到了10公里,他说这样更能感受到跑步的乐趣,也让身体更舒服。除了这次深圳站的李宁10K比赛,他还会去参加武汉站。“10公里的距离是非常舒服的,比赛更像一个大聚会,我会在心里唱着当年的那些革命歌曲,《我们都是共产主义接班人》,还有样板戏。”说这话时,昌普笑的很开心。
这么多年,跑步对于你有着怎样的意义?听到这个问题,61岁的昌普又笑了。“跑步已经是我生活的一部分,就像每天的第四顿饭,我会一直跑下去。”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