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铁人三项动态 > 铁三人物
NBA | CBA | 中超 | 亚冠 | 足球 | 综合

跑友故事丨莫道老骥近黄昏 “铁人”路上正迎春

来源:搜狐自媒体 作者:大连热跑团
  •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跑友故事丨莫道老骥近黄昏,“铁人”路上正迎春
 

  胡燕 57周岁 中国外运辽宁有限公司退休职工 铁人三项业余健将级选手

  上周日的5月29,胡姐刚刚完成了在浙江长兴举办的铁人三项赛,以2小时34分又摘得一枚冠军桂冠。这是胡姐自2011年以来参加的第43场铁人三项比赛,也是第33个冠军,还突破了个人最好成绩。

  作为大连人,今年的大马是她连续第11年参赛,最后以3小时34分33秒的成绩完成全程,并位列女子第14名、中国第4名、业余第1名;同时她还与自己的伙伴以总成绩快于第二名两小时20分左右的绝对优势取得了团体第一名。

  今年57周岁的胡姐,身材精瘦,比赛时常穿着紧身小背心,有着令人羡慕的腹肌和马甲线。

  第29届大连国际马拉松赛比赛中

  我十天前打电话约她时,她正做完例行的游泳训练,收拾行李准备接下来连续三周的三场比赛。

  在跟胡姐聊天的近四个小时时间里,最让我为之深刻动容的,并不是因为她在几近花甲的年龄得了国内外诸多铁三的冠军,而是她那颗永远保持积极、心心念为周围人带来正能量的不老之心。

  1972年,胡姐进入大连业余体校长跑专业训练。因为腿不长这个先天因素,教练起初并不看好她,但在后来的大连市长跑选拔赛中,她居然将专业运动员都甩在了身后。聊起这段,胡姐笑称年少倔强的我看教练嫌自己腿短,本不想进入体校训练,是因为有人跟她说“进了体校有鞋穿、有饭吃”,佳境并不宽裕的少女胡姐心想,“这等好事,那我就去了吧”。

  进入体校的第二年,她破了当时比赛的全部记录。

  从那个时候起,胡姐就表现出了异于常人的努力和坚持。

  她说自己年轻时候胖,为了达到教练的要求,在一个月的时间里,减重20斤:每天清晨在操场上进行二十圈的跑步锻炼,并克制自己不进食,实在饿得不行就吃两口大饼就咸菜了事。这种并不健康科学的减重方法,确实让胡姐在成绩上有了提升。

  1978年胡姐进入辽宁省自行车队。(也是那一年,世界上发生了一件让她后来魂牵梦绕且荣誉满载的事:铁人三项在夏威夷一群体育官员的讨论中诞生了。)

  进入车队后,胡姐的表现依然不俗。但在1981年的某次高强度训练中,意外出现了机械事故:自行车的大梁断裂,导致她半月板受损。恢复训练后,第二台自行车又因为零件在途中掉落,高速骑行的情况下,连车带人一起撞到了小树上!这一摔,导致她全身多处骨折,尤颈椎、腰椎更是疼痛难耐。“本想好好训练,练出成绩,这下完了,这辈子都完了,也许自己这辈子再也站不起来了……”二十出头的她对自己的命运充满了怀疑。

  可能正是应验了“天助自助者”这句话,胡姐在重伤后并没有向命运妥协。能下床走动了,她就开始积极锻炼,在家附近的小湖边慢跑,每迈一步,身体就像被无数针尖扎着一样,从开始的两圈,一点点加量。在与疼痛斗争、咬牙坚持半年后,身体机能慢慢恢复了正常。

  1983年,正值运动生涯最黄金时段的胡姐,因伤含泪退役,进入中国外运辽宁有限公司工作。

  20世纪八十年代,铁人三项比赛正式进入中国。有一天胡姐抱着一岁的儿子无意中看见电视转播画面里一群斗志昂扬的选手正在比赛。游泳、骑车、跑步这种接连完成的比赛形式让练过长跑和自行车的胡姐心动无比。她想,这项运动放佛是为自己量身打造的,虽然游泳基础尚弱,但只要多加练习,定能弥补短板,加之其他两个长项,总体成绩上说不定也能与其他选手一拼高下……

  可向往归向往,孩子尚小、工作在身,加之生活的压力,让胡姐把铁三梦深深地埋在了心底,这一埋就是三十多年。

  工作之后,胡姐并没有停止锻炼,多年一直保持着四点半晨起十公里跑步的习惯,上班从不坐电梯,因此也练就了一口气登上18层仅用1分06秒的惊人本领。

  2003年,偶然的机会,她报名了大连市新年登楼大赛,并且获得了第二名。这次比赛,让她对自己的运动实力信心倍增,也像是为她开启了一扇新的“生命不止,运动不息”的大门。此后她不遗余力地在运动这条路上,越走越远。

  胡姐感慨道“是登楼大赛成就了我!”

  2008奥运年的登楼大赛作为大连市“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300项群众体育系列活动的序幕,胡姐又一次得了冠军。前后参加的11次登楼大赛中,胡姐共拿了7个冠军。

 



  2013年大连市登楼大赛

  也是在同一年的大连国际马拉松赛上,她第一次突破全程3小时30分。

  2011年7月,胡姐正式进军铁人三项界。当年即参加了4站赛事,在中国铁人三项协会年度总积分榜位列业余组女子第10。2013年年度总积分已经位居第2;此后的2014年至今,一直以较大分差毫无悬念地稳居总积分榜首。

 

  2016成都金堂铁人三项世界杯 55岁以上组 冠军

  这条冠军之路承载着太多荣耀的光环,而背后,依旧是伤痛累累。

  2014年7月的张掖超百公里极限越野挑战赛,开赛当天下着小雨,在登上山顶之后的下坡处,因为地面潮湿,她迈出的左腿一不小心打滑,重重地摔倒在了冰冷的山道上,右腿则被结结实实地别在了后面,右腿膝盖韧带大幅度拉伤,一时疼得她动弹不得。

  此处荒郊野岭、没有救援,胡姐忍受着剧痛,用随身携带的绷带紧紧地裹住受伤的膝盖,一点点凭着信念坚强挪下了山。

  医生说“终身禁赛……”

  然而下周接踵而至的,是离张掖不远处的嘉峪关铁人三项赛,这才是胡姐真正想要参加的比赛。就这么毫无征兆的受伤和医生的断言,让她心有不甘,也为自己选择在主赛前跑越野的决定后悔不已。

  但在胡姐的字典里,没有妥协和放弃,受伤一周之后,她打着封闭参加了嘉峪关的铁人三项赛,顺利完赛。

  回到家,去医院检查,医生的四字断言再次出现。倔强的胡姐没有听从医生的建议,跟多年前一样,打算回家用自己的方法重返赛场。最后连医院也被这种执着的精神打动,积极给她治疗,并免去了胡姐就医期间的所有费用。

  两个月后,她代表中国队参加了在威海举行的长距离铁人三项世界锦标赛,并以8小时15分06秒51的成绩获得了女子分年龄组国内第一、世界第二,由此成为中国在该项赛事中获得奖牌的第一人!

  当年全国全部的六站铁人三项比赛,胡姐拿回了所有冠军。同年的大理100越野赛及大连100越野赛也分别以16小时40分钟和17小时06分夺得两个冠军。

  2015年胡姐独自一人前往马来西亚兰卡威世界大铁锦标赛(兰卡威铁人三项赛是世界最高规格的铁人锦标赛之一,仅次于铁人三项赛发源地的美国夏威夷“国际铁人三项”赛;比赛要求参赛者在17小时内完成3.8公里游泳、180公里自行车以及42.195公里的跑步。)胡姐最终以12小时50分,获55~59岁组第三名的好成绩,在中国参加大铁赛的选手中目前女子排名第一。

 

  2015马拉西亚兰卡威世界大铁锦标赛

  胡姐当时自己拖着巨大的行李(含自行车一辆)在吉隆坡国际机场,语言不通又担心出去找酒店休息会耽误下一个班去往兰卡威的班机,于是索性在候机厅的长椅上将就一晚。

  她说虽然语言不通,但微笑和肢体动作是全世界通用的语言,依靠这两项技能,她得到了机场小餐厅服务员的热情招待,他们得知胡姐是去参加铁人三项世锦赛时,还纷纷表达了敬佩之情。

  对于比赛成绩,胡姐现在看得很淡然,她说自己并不是为了夺冠才去参加比赛,不过是喜好这项运动。本身自己有运动基础,加上每日不间断的刻苦训练,拥有正确的方法、积累的量、舒适的装备、良好的心态,出成绩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就像她的平常心一样,胡姐总是笑称自己运气好,在无所求、不争抢中,得到了一切。

  当年退役后,他选择回大连,去了中国外运,并结婚生子。因为工作常常没有节假日,每逢过年过节时候,她总会主动值班,目的是让共事的年轻人早点回家团圆。

  08年的年会,单位为了表彰胡姐在运动上作出的表率贡献,领导特别问她需要什么,单位在尽可能的范围内都予以满足。胡姐只要了一双普通跑鞋和一套运动服。她说自己就是穿着这双单位奖励的跑鞋,在当年的大连国际马拉松赛上,取得了3小时20分左右的好成绩,领导同事几乎全体出动为他呐喊鼓劲。她说这双鞋好像有着某种神奇的力量,推着她奋勇前行。

  胡姐参加的很多比赛,都穿着印有“中国外运”的赛服,她说特别感恩单位培养了自己,没有中国外运,也就没有今天的自己。

  我很好奇,是什么动力,使胡姐能这么多年始终如一地坚持训练?她说开始是因为喜欢,后来是想通过自己的行为,鼓励家人坚强。

  父亲几年前因病辞世,在这之前一直卧病在床;老伴儿是海员,年轻时就聚少离多,现如今也与世长辞陪伴不再;八十一岁的母亲也卧床有些年头了…...

  在胡姐的悉心照料之下,植物人母亲的情况越来越好,竟能站起来了。她也是通过对运动的挚爱告诉家人,世界上没有过不去的坎儿,只要有坚强地信念、不屈的坚持,任何事情都能有好的归宿。

  儿子和儿媳也是在妈妈这种强大的身体力行中,开始锻炼。

  我问她累么?

  她说当然累,这样高强度的训练哪有不累的道理。但累了就回家洗澡睡觉,第二天又精神抖擞,生活不就是这样简单么!她说自己喜欢奔跑在阳光下,现在要是让她停止训练,肯定还不习惯。

  胡姐现在的训练量大致保持在每日二十公里跑步或游泳两小时或骑行百公里以上,严格的训练计划和强大的自律,也是她夺冠道路上的制胜法宝。

  “顽皮”的胡姐还悄悄告诉我一个小秘密:每次比完赛,她会先偷偷去整理一下头发,淡淡地化个妆,然后再出来拍照合影,她说比赛虽然这么辛苦,但也希望以最好的面貌登上领奖台。

 

  2016首尔国际马拉松完赛后

  说起未来,她的梦想恐怕跟所有铁人三项选手一样,就是能身披国旗站在夏威夷KONA铁人三项赛的赛场上。这项只有赢得全球七大洲几十个国家分站赛事名次,才有机会参加的世界锦标赛,对胡姐来说,不仅是梦想,更是动力。

  直率的胡姐也跟我说,梦想归梦想,除了实力,一大笔资金也是实现梦想的硬条件,顺其自然,也许是最好的选择。

  “有一天我能带着一群像你一样的年轻小姑娘一起去参加铁三比赛,咱们往那儿一站,就是多美的一道风景!”

  “等我八十岁的时候,咱俩再在训练的道儿上相遇,一击掌,说一句’你也来跑了!‘,将是多快乐的一件事!”

  “有一天如果我残疾了,那就去参加残疾人运动会,冲击残奥会!反正只要生命不结束,运动就永远不停!”

  后记:

  跟胡姐交谈过程中,几乎不用任何提问,她所叙述的经历就直接给了我最完整深刻的回答。相比之下,我所准备的问题呆板且肤浅。但这些数不清的经历和伤痛在胡姐的描述中,显得格外云淡风轻。

  四个小时中,我脑海一直想着的问题,是我到了那个年纪,还能有对生活的热情、对运动的执着么?

(来源:大连热跑团)

sports.sohu.com true 搜狐自媒体 https://sports.sohu.com/20160603/n452593675.shtml report 6846  胡燕57周岁中国外运辽宁有限公司退休职工铁人三项业余健将级选手上周日的5月29,胡姐刚刚完成了在浙江长兴举办的铁人三项赛,以2小时34分又摘得一枚冠
(责任编辑:文程)

我要发布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

客服热线:86-10-58511234

客服邮箱:kf@vip.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