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皮的中国队正在马来西亚备战,做世预赛最后的挣扎。张呈栋没有在其中。
跟北京不一样,秦皇岛很安静,没有什么诱惑,在佩莱格里尼宣布训练结束后,他还可以自己加练。最近他喜欢和桂宏一起加练。他传中,桂宏抢点。他俩倒有个共同点,在伊比利亚半岛留过洋。
桂宏代表塞维利亚踢过青年联赛,捧起过青年国王杯,代表一支第四级别联赛冲上过西丙,然后回国。几年来很多年轻的中国留洋球员的轨迹最多如此,想在欧洲坚持下去,太难。但桂宏的体验肯定没有张呈栋深刻。在张呈栋为他的河北队拼回一座中超奖杯之前,“反复留洋”一定是他身上最大的标签。
留洋,中国足球20年来绕不过去的话题,它跟世界杯预选赛一样,是中国足球试图证明自己时必须要照的两面镜子之一。
邻居日韩国家队在世预赛上所向披靡,这是复杂的系统工程,中国队短时期内难以比肩,所以我们期盼留洋出奇迹,毕竟那种个体的成功看上去似乎简单一点。日韩球员在欧洲五大联赛成为常客,中国球员不可能,但有三四个可不可以?一两个可不可以?现实仍然告诉我们———太难。
越难就越期待。这种背景下,一方面,留洋容易变成商业层面的噱头,另一方面,它的成功或是失败,很难被舆论从容看待。
自六年前的夏天蒿俊闵回国,中国球员与五大联赛绝缘。所以两年前张稀哲和张呈栋分别加盟德甲沃尔夫斯堡、西甲巴列卡诺的时候,他们背负的不仅仅是自己个人的职业抱负,多少还有一些中国足球在欧洲证明自己的宏大梦想———当然这是特殊的环境附加上去的东西。
张呈栋第一次代表巴列卡诺出战国王杯的时候,虽然外界都知道赞助商在这桩转会里起到了关键作用,但还是期待“大力出奇迹”,因为中国足球太缺乏成功案例。一旦他们能够抓住机会证明自己,那中国球员或许能迎来更多机会,这是球迷朴素的逻辑。但这种逻辑可能是错的。
我们只看到了香川真司和本田圭佑,却看不到日本在欧洲留洋的人口基数,是多少个日本球员在欧洲摸爬滚打才出了一个香川真司和本田圭佑。
一年半之前,张呈栋提前结束了第二段留洋经历,回到北京国安。那时南都做了一篇报道,论述中国足球近期的留洋效果是失败的。张呈栋随即发了一条微博公开怒斥这篇报道,那是他唯一一次在社交平台上表现出激烈的情绪。
作为留洋归来的代表,“失败”那个字样在当时刺激了他的神经。
一年半之后,在秦皇岛基地旁的一个没有其他客人的咖啡厅里,当南都记者和他面对面聊起那次“交锋”,并深入探讨留洋效果的时候,他更完整地展现了自己对“留洋失败论”的看法。或许还真是,舆论的标准有时客观得过于片面,也把留洋的效果想得过于简单了。
与“反复留洋”的张呈栋聊完,大概更能意识到,中国足球出现一个自己的孙兴民或者香川真司,不会比打进世界杯决赛圈更容易。对“留洋失败”的中国球员而言,留洋并不是什么宏大叙事,仅仅只是个体逐梦的经历而已。
何谓成功
“有个很大误区,就是我们出去一定要踢五大联赛。”
南都:印象中你在公开场合的情绪没有那么激烈过,那一次到底是什么触犯了你?
张呈栋:我从西班牙回来时,我会想到,有人会拿这个攻击我,但我无所谓,毕竟这是我的职业生涯,我不是活着给别人看的。我当时主要是两个情绪,第一,你可以否定我西甲,或者说在德国我不成功,但说到葡萄牙(我不认同)。当时有那么多孩子在葡萄牙,我个人认为我在葡萄牙是成功的。只是很多球迷,他不知道你在葡超,因为葡超受到的关注度比较小,不如西甲那么高。
第二,这么多家长把孩子送到葡萄牙去训练,应该让他们看到积极的一面。你一篇报道是有影响力的,会不会有些家长看到了之后,就决定不让孩子去留洋了呢?
南都:那篇报道关注的是中国足球的留洋成果。从你的角度看,这些年的留洋潮,有达到一个你自己的预期吗?
张呈栋:我们总喜欢跟日韩比。我觉得有个很大误区,就是我们出去一定要踢五大联赛,这也是我自己当时的一个误区。真的不一定以这样的目的去留洋。从我的内心来讲,每一个能走出去的孩子就已经很成功了。你敢离开家乡,为了足球,去欧洲寻梦,而且是想去学习、提高,在我心里已经是成功了。不是用足球的标准去看他成功与否。
南都:留洋被认为是提升中国足球水平的途径之一,大家也希望留洋的球员回来带动联赛和国家队的提升。
张呈栋:你要说到回中超的表现、在国字号球队的表现,横向对比的话,我们是肯定不如日韩。但是有很多东西大家没有看到,比如,在低级别联赛里面,日本和韩国基数就比我们多,所以肯定能出球星。他们在欧洲踢球的,数得出名字的知名球员可能有20多个,但不知道的可能有2000多个,3000多个。我们只看到了香川真司,但德国第四级别联赛、葡萄牙第五级别联赛、瑞士第三级别联赛的日本孩子我们看不到。
B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