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本届苏迪曼杯赛刚刚拉开帷幕,但中国队整体实力之强大已是有目共睹,众口一词,不仅如此,就连这次前来塞维利亚的中国记者似乎也得到了同样的评价。因为,在此次大赛的注册记者中,来自中国的最多,多达45人,几乎占到半数;中国记者随身所带的设备,远远领先于其它国家和地区的同行;中国记者的门类最齐全,通讯社、日报、晚报、晨报、杂志、广播、电视,可谓传统媒介无一遗漏,其中的许多人还同时为网站服务。当然,要论工作勤奋,恐怕NO1也是中国记者。昨天,在密不透风的赛场内,一直挥汗守在场边拍照的摄影记者只有五人,其中三人是中国记者。 和中国队一样,采访苏迪曼杯赛的中国记者队伍,也是一届强似一届,逐步发展到今天的水平的。记得6年前在洛桑采访第四届杯赛时,中国记者虽也有三十人之多,可手中的采访工具却比外国同行落后了一大截。那时,比赛一结束,别人轻松地敲电脑,而大多数中国记者只能伏案爬格子,往往待中国记者奔向文传机时,国外同行们早已入了梦乡。而如今,比赛一结束,中国记者的稿件几乎无一不是从网上发出的。如果细看看那人手一台的笔记本电脑品牌和型号,这种今非昔比的感受会更深刻。 当然,这种因国家经济飞速发展而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自豪,是别人的羡慕目光。昨天无意间浏览互联网,意外地发现此前外国记者向自己询问的有关中国队的情况,到了他们的消息中,竟成了“中国记者的权威说法”。 不过社会发展给中国记者带来工作便利的同时,也难免添了新的烦恼。记者的电脑不幸染上了病毒,可组委会却无力提供任何技术帮助,网上传稿虽快,可由于新闻中心的线路太少,上一次网得排半天队,更有甚者,赛场的灯光设备是十几年前按拍胶卷的标准设定的,已无法满足数码相机的最低照度要求,使只带数码相机的中国记者只能望着运动员的精彩动作兴叹……(缪鲁)
(人民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