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昨日卸任被推选为国际奥委会终身名誉主席 1920年出生于西班牙巴塞罗那的萨马兰奇,在学校是个讨人喜欢的孩子,他谦和礼让,做事细致,深得小伙伴们的信任和老师们的喜爱。他最喜欢的运动是踢足球和拳击。当时巴塞罗那拳击学校的教练还记得这个有着一双害羞灰蓝色眼睛,却又有着灵活的步伐和敏捷反应的小学员。 这个小个子拳击手却在20世纪后半段,一手将曾经因战乱衰败不堪、因“冷战”发展受阻的奥运会,打造成世界上最为光辉灿烂的体育盛事。他让从前无人问津的奥运会变得炙手可热和有利可图;他允许开放奥运会让职业选手加入,在整合了国际职业体育组织的同时,让奥运会变得更好看;在萨马兰奇领导奥委会的21年中,他让这个机构庞大的体育组织的收入增长了100倍;他一手促成的意在帮助发展中国家体育事业的奥林匹克团结基金会,正在第三世界的体育界发挥作用;他还在奥林匹克运动遭遇前所未有的困难时期时力挽狂澜,犹如永不弃船而逃的船长,通过实质性的改革重新唤回了人们对奥运会的固有信念和敬仰。今天这位执掌奥委会21年的老人离开了他为之奋斗终生的位置,但是关于他的颂歌还会流传很多年。 ■劳苦功高 当1948年8月第十四届奥运会于二战后在英国伦敦举行时,来自59个国家(地区)的3714名男选手和385名女选手不顾战后的满目疮痍参赛。当隐退多年的长跑巨星鲁米在开幕式上手持圣火跑进场内并点燃奥林匹克圣火时,全场观众群情振奋。这一壮丽情景激励萨马兰奇,提出了加入国际奥委会的申请。1966年进入国际奥委会后,萨马兰奇可谓一步一个脚印。他先是担任了礼宾部和新闻部主任;1970年又被选为执行委员;1974年开始担任国际奥委会副主席;1979年,即被选为主席的前一年,他又兼任了礼宾部主任的职务。1980年7月16日,国际奥委会第83届莫斯科全会如期举行,只经过一轮投票他便如愿以偿地登上了国际奥委会主席的宝座。 有人曾经给他作过统计,当选国际奥委会主席最初的几年时间里,由于工作过于繁忙,萨马兰奇常常一天仅睡5个小时,他曾在6天中访问了5个拉美国家,参加了20次会议,发表20次演讲,听取100多人的发言,总行程达24135公里。担任国际奥委会主席21年以来,萨马兰奇的足迹遍及5大洲19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争取历届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协调地区性及国家性体育组织的关系、推动落后地区体育运动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赢得了全球性的广泛尊敬和爱戴。他曾先后被加拿大、匈牙利、西班牙、日本等国的大学授予名誉博士学位。1982年,他荣获美国体育学院奖。1990年,北京亚运会期间,萨马兰奇获“北京大学名誉教授”称号。萨马兰奇在刚刚上任的短短几年时间里,就缔造了一个几乎可以与联合国媲美的“体育联合国”。在这个“联合国”的中枢,萨马兰奇和他的同仁们运筹帷幄,共同规划着世界体育发展的崭新格局。 ■鼎力革新 1980年萨马兰奇当选国际奥委会主席时,奥运会仿佛是烫手的热山芋,没有人愿意承办费力不讨好的奥运会。正是他面对现实,通过与美国奥委会和商界的精诚合作,不但解决了奥运会几乎无人申办的尴尬局面,更给奥林匹克运动创造了可喜的赢利模式。 萨马兰奇首先从职业与业余这个多年来悬而未决的问题上入手。从某种程度上讲,这是涉及奥林匹克运动原则的问题。萨马兰奇顺应历史潮流,于1981年修改了《奥林匹克宪章》的有关条文,去掉了“业余”一词,并且委托各国际单项体育协会制定自己的条款准则,由该协会确认参赛选手是否符合业余原则。但这并没有改变奥林匹克运动的性质,现在奥运会依然不对获奖运动员进行任何物质奖励,这是区别于其他大赛,特别是大奖赛的一个重要特点。 “奥林匹克计划”是萨马兰奇对奥林匹克运动的巨大贡献,也是他担任国际奥委会主席之后的几个主要功绩之一。“奥林匹克计划”于1985年5月27日由国际奥委会同阿迪达斯公司总裁霍斯特达斯勒签订,以后每年续签一次。可以说,这是奥林匹克运动中第一个把体育同商业联系在一起的计划纲要。根据这个纲要,阿迪达斯公司每年要向国际奥委会提供一笔资助,具体数额因情而异。这完全不同于以往的做法。以往,企业不直接资助国际奥委会,而是向奥运会组委会提供赞助,借此宣传自己的产品,国际奥委会只是在奥运会结束后向组委会收取一定比例的商业广告费。萨马兰奇为国际奥委会开拓的财源是多渠道的。除了定期资助外,国际奥委会主要从奥运会举办期间的电视转播权、广告费和资助中提成,其中收入最多的是电视转播权提成。自1980年以来,国际奥委会规定每届奥运会电视转播费的三分之二留给奥运会组委会,三分之一交给国际奥委会,仅此一项几乎占国际奥委会全部收入的一半。萨马兰奇真正将奥运会实现与商业顺利联姻,真正将顾拜旦的现代奥运理想在现实中发扬光大。 ■力挽狂澜 由于美国盐湖城申办委员会采用贿赂手段拉国际奥委会委员下水而导致的奥委会丑闻,却一股脑儿地被算在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的账上,这就是美国参议院调查委员会的做法。由于萨马兰奇一度拒绝了美国参议院调查委员会的“传讯”,美国人似乎有一点恼羞成怒。在该小组举行的听证会上,几名小组成员对萨马兰奇提出了严厉批评,其中两人更是直截了当地要求萨马兰奇辞去国际奥委会主席职务。 美国议会介入奥委会的事务,这是第二次。第一次发生在19年之前,当时美国议会迫使美国奥委会作出了抵制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的决定。而这一次,美国议会的手进一步伸进了国际奥委会的内部事务之中。民主党参议员欧内斯特·霍林斯说:“我们还等什么呢?我们必须清扫一下洛桑(国际奥委会总部所在地)。为什么不除掉萨马兰奇?让我们施加压力吧。” 在巨大压力下,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随即在华沙宣布,国际奥委会执委会将就美国盐湖城申办2002年冬奥会期间发生的贿赂国际奥委会委员的丑闻“作出最后决定”,将对那些“查有实据”的受贿人员“严惩不贷”。萨马兰奇说,“此事众所周知,如果查明国际奥委会某些委员的行为应受到谴责的话,那他们是自作自受。我们将很快采取行动。以后我希望,国际奥委会将恢复安定,我们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团结一致。”此后不久,萨马兰奇领导国际奥委会对内部进行了一次“扫除”,违纪委员中6人被开除,4人被迫辞职,9人受到警告处分。 萨马兰奇成功了,包括夏季奥运会国际联合会协会在内的所有奥委会内部委员会纷纷表态,他们支持萨马兰奇继续担任国际奥委会领导职务。萨马兰奇最终凭借自己的能力带领国际奥委会闯过险关。在需要能力、智慧和决心来重建奥林匹克运动威信之时,他的经验和领导能力是毋庸置疑的。在1999年3月的特别会议上,萨马兰奇得到了绝对的信任。在总共88票中,萨马兰奇得到86票信任票,显示出他力挽狂澜的能力和他在奥林匹克大家庭的广泛支持率。 ■中国情结 2001年7月13日在莫斯科,萨马兰奇沉稳地念出北京的名字之后,我们看到的是一种如释重负的表情。这位与中国奥运史、与中国运动员关系密切的西班牙老人,终于在离任前看到中国申奥成功。 萨马兰奇与中国最早打交道是在1979年,在中国向国际奥委会发出恢复中国在奥委会合法地位的申请后,时任国际奥委会副主席的萨马兰奇首次访问了中国。在当时的国际奥委会主席基拉宁提出支持中国重返国际奥委会的提案后,萨马兰奇为帮助中国,在游说欧洲国家支持提案上做了大量的工作。同年11月,中国顺利重返奥运会。 萨马兰奇和我国著名选手邓亚萍之间的“忘年交”早已成为一段佳话。1991年在日本千叶世乒赛上,当邓亚萍从萨马兰奇手中接过了女子单打奖杯后,萨马兰奇就对何振梁说:“邓亚萍所表现出的那种永不服输的劲头代表了奥林匹克运动员所具有的精神风貌。”此后一老一少结下不解之缘。萨马兰奇承诺,如果邓亚萍能够在他的家乡巴塞罗那举办的奥运会上夺取冠军,他会亲自为她颁奖。最终邓亚萍实现了冠军梦,而萨马兰奇也履行了自己的诺言。 1984年奥运会给了中国体育界创造辉煌的契机,在那一届奥运会上,中国代表团获得15块金牌。同时,海峡两岸的运动员们也同时出现在了奥林匹克体育场中。中国体育代表团的辉煌是运动员缔造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国台北在国际奥委会的和谐相处则是萨马兰奇的苦心游说促成的。同样在洛杉矶,给为中国射下第一金的许海峰戴上闪闪金牌的也是萨马兰奇。 从1984年萨马兰奇应邀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35周年国庆时,他就建议中国申办奥林匹克运动会。虽然中国最终以两票之差在竞争2000年奥运会主办权上败给悉尼,但是他始终相信,中国有能力举办一次成功的奥运会。 这一次,在莫斯科,老人的夙愿终于得偿了。他说,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人民一直十分支持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他对自己在担任国际奥委会主席期间能看到中国申奥成功深感欣慰。他说,北京终于赢得了奥运会主办权,这不仅对中国是重要的,而且对国际奥委会也是至关重要的。他表示相信,北京一定能够展现其卓越的组织能力,把2008年奥运会办成奥林匹克历史上最出色的一届奥运会。 ■真爱永存 在悉尼奥运会开幕式上,在全世界亿万观众等待萨马兰奇宣布“盛宴”开始时,萨马兰奇第一个词是西班牙语“你好”,只有躺在巴塞罗那的病床上的玛莉亚知道,这是丈夫在问候自己——这是一个80岁地位显赫的老人在用自己所能选择的最直接的方式向爱人问好。 可惜深沉的爱没能阻挡死神的步伐。开幕式快结束时,萨马兰奇接到巴塞罗那打来的电话,玛莉亚快不行了。21小时后,在离巴塞罗那只剩下2小时的行程时,国际体育界最有权势的老人在最先进的交通工具上听到了此生最无奈的消息:玛莉亚已经去世了。两个小时,一条赤道,就将这对已经相互陪伴了半个世纪的老人分在生和死的两个世界。在嫁给萨马兰奇之前,玛莉亚是巴塞罗那的社交名媛,这位前西班牙选美冠军会5种语言,擅长钢琴、绘画,在拉丁舞欢快的节奏中,两人走到一起,在1955年,退伍军人萨马兰奇作出了一生中最重大也是最正确的两个选择:一是主持举办了地中海运动会并借此进入国际体育界;二是在当年圣诞节后与玛莉亚走进了教堂。 此后50年,无论萨马兰奇凭借奥运会商业化将自己和伟大的国际奥委会带到登峰造极的地步,还是在贿选丑闻中承受压力,玛莉亚·萨马兰奇,这个平凡而又不平凡的女人一直默默地为萨马兰奇操持着家庭。当萨马兰奇把生命中三分之二的时间用于在世界各地奔忙的时候,玛莉亚独立担起了“国际奥委会第一家庭”的责任。但是这位伟大的女性终于走了,甚至没来得及让萨马兰奇见到最后一面。一夜之间,萨马兰奇老多了。吻着妻子冰冷的额头,人们第一次看到这个一世强硬、从不低头的男人流泪。前一天还在悉尼风光无限的萨马兰奇突然间像个孩子一样无助,他只会喃喃地说:“她是个好女人,我非常爱她,非常爱她。” 100年来,人们一直在说:奥林匹克精神永存,“重在参与”的精神永存,人类的“光荣与梦想”永存。除了这些美德,可以永存的,还有爱和感激。卸任后的萨马兰奇还将作为名誉主席,为国际奥委会发挥余热,他为奥林匹克事业作出的贡献,将会让所有心存感激的人,永远铭记在心。 ■文/本报实习记者褚鹏■图/新华社发 (北京青年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