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坛周报:辽足改名换姓挫伤家乡人感情 |
|
|
2003年4月4日10:53
体坛周报
|
|
|
在3日的辽足冠名“北京三元”新闻发布会上,徐亮身披新战袍,心里却打翻了五味瓶。 | 1.情感代替不了牛奶!
仅仅以职业足球的市场属性考量,辽宁队一夜之间改换成为“北京”字头的球队并不是什么太出人意料的事情;但因足球与生俱来的强烈的地域性,辽足的这一举动极大地挫伤辽宁父老乡亲的情感。
站在不同的角度去评判同一个事物就随时可能得出两种截然不同的结论,如果这样的措辞被认为是一种卖乖的话,那么,直白的说法是:辽沈大地,谁能帮曹国俊把辽足球员空空如也的荷包塞满?
面对辽足“忘本更名”,辽宁体育局以及辽沈媒体、球迷所有的群情激昂都是可以理解的,但在此之前,更容易也更应该让人理解甚至同情的首先是曹国俊。我的意思是说,如果曹国俊不想看到自己的球队以及自己此前所有的付出付之东流的话,他只有选择“一切向钱看”了。
嗷嗷待哺的辽小虎终于等到了北京三元牛奶的灌溉——这似乎形象地诠释了“有奶便是娘”的俗语。你可以将曹国俊的决定看做是“作(嘬)死”,但还有一句老话是:与其“等死”,不如“作死”。
孩子没有奶吃是一种不幸,比这种不幸更不幸的是:“孩子死了,奶妈才来”;而辽足在孩子“死”之前找到了奶妈,这算不算是一种不幸中的万幸呢?辽足走到今天的地步无疑是令人遗憾的一件事情,而死抱着陈旧近乎古老的地域传统与僵化几乎迂腐的体制观念,则越发显示出一种拒绝“与时俱进”的固步自封。还有,当闻听三元牛奶赞助辽足之后,相当一部分北京人居然大为不满,认为北京企业不支持北京队而支持辽宁队实属“大逆不道”……我的天,这难道就是九年职业联赛培养的球迷意识?
情感是宝贵的,但情感毕竟代替不了牛奶;孩子需要奶,你没有奶,如果你真的对孩子满怀情感,就应该平静地接受奶妈的到来。董路(北京)
2.我们因哗变而顿悟?
辽足俱乐部已经努力将辽宁队打扮得像个地道的北京人,并且丢掉了代表辽宁队无数历史辉煌的姓氏。北京三元队这个名字已经与辽宁人的感情没有任何瓜葛。在北京球迷还没有接受他们之前,也许很多辽宁人会把他们忘记,只有对往日的记忆也许还是真实的,而辽宁队的未来始终是虚幻的。在这一刻,许多辽宁人开始因为辽足的哗变而顿悟了。
很多辽宁人认为从黑龙江来的曹国俊是一个骗子。这多少带有一点感情色彩,有偏激之嫌。其实仔细想来,有点冤枉他了。曹国俊对辽足还是有一些感情的,只是有点朝三暮四而已。1997年,他差点把这支队伍300万卖给大连的一家乡镇企业,随后几年里也数次险些出手。正是因为用情不专,辽足在辽宁始终也没有一个根基的感觉。而随着时间的迁移,辽宁队有实力的球员也一个个地被出售来解决俱乐部和球队温饱问题。而支撑辽宁队存在的辽足俱乐部也房无一间地无一垄,这注定辽足是要过流浪生活了。像被卖到南京去的“辽青”,辽足也随时存在这种被转手换银子的可能。
骂娘也好,沉默也罢,我们都不能怪罪曹国俊。他毕竟是商人,不是慈善家。而对辽宁人来说,最现实的问题是辽宁队突然没了!我想,辽宁人在苦思冥想如何搞好经济的时候,也该想想足球这玩艺到底该怎么玩了! 闻锐(辽宁)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