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滨(资深攀岩高手):喜欢在高高的岩壁上俯瞰那种北方所没有的清秀风光
很早就想去阳朔攀岩,并不只是因为那里的山势壮美,更多的是因为那种北方所没有的清秀风光。记得一位同道的朋友曾经说,他最喜欢在高高的岩壁上俯瞰参天大树的顶,这次令我流连忘返的,是从一百多米的空中俯瞰阳朔蜿蜒的河流和突兀俊秀的山峰之间片片的稻田,和在田间劳作的人们斗笠上的轻轻阳光。
是的,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周围的事物总是会令我感到激动,这是一种突破常规的领悟,每一次都会让我对周围哪怕是最稀松平常的小事产生新的看法,和对更加难以接近的更高高度产生巨大的渴望。
探险正是这样一种生活,它可以让你跳出早已固定的生活和精神状态,从一个其实最简单自然的角度观察这个世界和自己,令伟大的更伟大,渺小的更渺小。
丁丁(国内攀岩高手):这里好像是上帝专门为攀岩爱好者开辟的乐园
阳朔以至整个桂林属典型又奇特的喀斯特地貌,那里群山峻岭而又不连绵起伏,大多是一个个独立的山峰拔地而起。此地峭壁林立,可进行攀岩的地方比比皆是。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站在阳朔的任何位置朝任意方向望去,总能看到可以climbing的地方。那里的岩壁有的节理发育,有的风化严重,但由于雨量充沛,岩壁上的风化物所剩无几,留下的裂缝和坑洞坚固而又干净,特别适合攀登,好像这里是上帝专门为攀岩爱好者开辟的乐园。
高高(业余攀岩爱好者):在阳朔,亲近自然的岩壁
到阳朔,攀岩是不可不试的。我从前参观过室内的岩壁,不过老觉得人工定的点不够有生命力,到阳朔来,当然要去亲近亲近自然的岩壁了。在阳朔,我那从小就爱上窜下跳、不正经走道、爬山爬石头的天赋得到了正大光明的张扬。
赵雷(国家登山队教练):阳朔让人有归隐的感觉――不思人间纷扰事,只问岩与酒
作为一个竞技选手,我平时的工作和训练多在人工岩壁上完成;每次去阳朔都只有挤出来的五至七天时间,但就在这匆匆之间,我已为阳朔的路线和生活方式心驰神往,总有意犹未尽之感。今年年初,利用春节假期再赴阳朔,这次最大的收获是我们发现了很多有待开发的抱石区,数日之内开发和攀爬了30余条抱石线路,难度级别从V2到V7不等,地形上也是角度多样,风格各异。
抱石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攀岩方式,只要有一双攀岩鞋、一个镁粉袋和一块抱石垫,加上一个认真负责的拍挡就可以了。抱石能让攀爬者无所顾虑地专心攻克难度动作,品味极限运动的快感;加上抱石操作便利,深得攀岩界青睐,成为迅猛发展的新兴分支。在国外,抱石已经扮演着独立的、举足轻重的角色。阳朔的攀岩是建立在难度路线基础上的,抱石方面几乎是空白。但阳朔地理资源丰富,河边码头、阳朔公园、大白象区、以及羊角山都有着极大的潜力,开发抱石路线正是我的爱好和强项,也算对阳朔攀岩作出的一些贡献。
短短几天,我们攀爬了很多经典的线路。大白象1号线(V6)有两步从小点启动的窜跳动作,铺好抱石垫,我们不停尝试。手点那么小,下一个点又那么远,一次次咬牙切齿,蓄势、发力、腾空、触点――没有定住,再一次从头来过。越难斗志越旺盛,正是抱石的魅力所在。等到指尖终于死死定在目标点上,含住劲,拉起重心,一个撑上翻上平台,真是忍不住摆出英雄姿态。
还有阳朔公园2号线(V5+) ,路线很低,是一套翻出屋檐的动作。当脚在屋檐下,只能借力绷住身体时,多么渴望有一个好的手点啊,但我们通过发力触到的只是一个“角度”,对,几乎没有凸起或凹陷,只是屋檐上一个弧形的角度,只能靠肩背剪切压力稳住身体,然后再次发力探向下一个“角度”。岩壁被我们拍得噼啪作响,留下清晰可见的镁粉手印。
不管是我们还是久驻阳朔的阿成、德超,还有刚到的阿娟、阿牛、小贾都情绪高昂,扛着抱石垫东奔西走,看见石头就比划,抱石时争先恐后,不知疲惫,结果晚上回家,十指指尖的皮都磨没了,有如针刺,仍然乐此不疲。德超是此行的摄影师,他时上时下,这儿来个特写,那边取个远景,晚上回家便加工剪辑,调配音乐,他的作品给我们带来快乐和激情。我们观看着,笑骂、赞叹、回味着每一个细节。
攀岩只是阳朔生活的一部分,我们有无尽的余暇来享受生命。酒吧是开到深夜的,攀岩者又善于呼朋唤友,所以每一天都是从中午开始,下午户外活动,晚上则泡吧和室内抱石。一年四季,这里总有攀岩者流连,圈内人到此不会缺乏向导和搭档,也永远不会寂寞。
戏水、逗狗,举起啤酒高谈阔论,还有小规模的抱石友谊赛,日子就这么单纯而愉悦地飞逝。阳朔让人有归隐的感觉――不思人间纷扰事,只问岩与酒,当然,还有友人作陪。 本文由 《户外探险》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