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这座为奥运守候已久的古老城市将以其深厚包容的历史积淀,在二00八年的人文奥运舞台上演出一场东方韵味浓郁的文化重头戏。北京在七年后如何回答好奥运这道“人文命题”,且博得世界的满堂喝彩? 近日,诸多人文专家、学者汇集首都一同青梅煮酒话奥运。 北京古建筑能否获得有效抢救 众所周知,为迎接二00八年奥运会,北京将新建和改造大批与之相关的体育场馆、宾馆饭店等建筑设施。但仅有这些是不够的,还必须有其它一系列辅助性文化设施与之配套。北京文物研究所研究员陈平指出,奥运会既然在具有三千年以上建城历史的北京举行,那么保护和整治好北京的古都风貌,届时让她以纯正、浓郁、庄严、辉煌的东方古都形象展现在世人面前将是非常重要的。 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王晓秋发言说,北京丰富的历史文物资源对办好人文奥运极为有利。因此,北京要将这些最具特色的文化古迹加以重点建设发展,应下大力气保护北京典型的四合院、胡同、王府大宅、会馆等。 北京文博事业将会迅速发展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李燕在会上引用了一位国内学者的话:人文城市要有一定的要素、条件,比如有世界著名的大学,有频率较高的国际文化交流活动,有标志性、世界知名的文博事业。而城市史表明,城市的发展,不仅是一个经济命题,也是一个人文命题。 据了解,为了迎接二00八年奥运会,北京地区博物馆届时将达到一百五十座。新建的三十多座博物馆包括国家博物馆、国家美术博物馆、电影博物馆、汽车博物馆和首都博物馆新馆等五座大型博物馆,除此之外,北京还将对铁道博物馆、印钞造币博物馆新题材的博物馆进行改扩建。 许多与会的专家都相信,人文奥运将给北京留下一笔丰富的文化遗产。这些文化遗产不仅包括那些体育场馆,也同样包括美术馆、博物馆等相关的文化场所。 北京文化艺术建设大有文章可做 与会专家们认为,要展现北京人文奥运所独有的文化特色,使"人文奥运”的内涵更丰富,除了要大力保护北京古建筑,完好留住一段段凝固的历史之外,弘扬其他传统的文化艺术形式也是奥运“文章”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注有一百六十多年历史的京剧以及坊间流传的传统民间曲艺是十分必要的。李燕认为,为塑造“人文奥运”而进行的北京文化建设,除了要抢救保护有形的物质载体之外,对无形的文化艺术“活载体”也要积极的发掘抢救。对于那些对中国文化充满好奇的外国友人来说,如果北京的楼堂茶坊中充斥的都是爵士乐和流行歌曲,东方文化自身的魅力又在哪里呢? 东方文化悠久厚重的历史积淀和与西方文化遥想对应的存在态势,无疑是北京实现“人文奥运”承诺的巨大优势和深远背景。然而,当东方最典型的中华文化将一览无余地展示在七年之后的二十九届奥运会时,我们势必会发现,七年之中需要做的事还有很多。中新社记者:于晶波 (中新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