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比之风扼杀俱乐部积极性 中超是中国足球陷阱? |
|
|
2003年3月7日01:00
北国网-辽沈晚报
|
|
建立中超联赛是为了挽救正在显露衰退之势的中国职业联赛,而中超联赛却渐渐偏离了他们预想的轨迹,成为恶性竞争和好大喜功的牺牲品。而中国足球走在生存与死亡的边缘时,一念之差便可能全面崩盘。而被包装起来的中超联赛也无法拯救为难之中的中国足球。
攀比之风扼杀积极性
中超俱乐部究竟应该具备什么样的标准,目前除了关于基地、梯队和财政方面的数量规定之外并没有一个准确的标准。在中超检查组经历了一次检查之后,他们并没有确定具备什么样条件的俱乐部才能最后进入中超。而上海申花、上海中远、云南红塔等财大气粗的俱乐部建设了豪华的基地令一些只能自收自支的俱乐部望尘莫及。一位俱乐部的老总表示,如果按照此种标准,最后能进入中超的俱乐部也许就那么三、五家。“在中国足球还处在低水平状况的时候,我们的基地却要建成世界一流的。足协还有领导公开表示,像申花和中远投资建立的具有五星级标准的基地才充分显示了他们对足球的重视。其实,只有在中国才建立这么奢华的基地。
如果他们到意大利的各家俱乐部走一走,他们会发现,意大利没有几家俱乐部能够达到中超的标准。比赛的场地那么差,却要求我们的训练草皮达到国际标准,总感觉有种不切实际的感觉。”这位老总表示,对于中超联赛的门槛到底应该设多高,执行标准的时候到底有多严,现在都无法预测。而中超的目的是为了繁荣中国足球,但繁荣并不意味着烧钱,很多有潜力有冲劲的球队是烧不起钱的。从目前中国足球的现状看,真正能够做到花钱如流水的俱乐部也就那么两三家。如果都以他们为标杆,那么中超也就脱离了他最初的发展动议,同时也失去了意义。
管理模式挫伤自信心
中超的商业开发依然归属中国足协下属的福特宝公司。这家备受争议的公司纯属俱乐部的官方公司,控制着中国联赛的商业开发权和经营权。在没有竞争的情况下,福特宝公司在足协的支持下占据了90%的经营空间,而俱乐部还要在联赛结束之后上交门票、冠名等其他经营收入的提成。在去年福特宝掌管了电视转播的经营权之后,俱乐部的权力也进一步被削弱。所有的俱乐部都对这种单项的管理模式感到反感,但是他们却不能获得应有的自由,不能保证自己的利益。职业联赛联盟曾经数次被提起,但是始终没有建立起来。与中国篮球的经营模式大相径庭的中国足球,依然保持着被动的经营局面。中超联赛如果继续延续这种模式换汤不换药的话,中国职业联赛的商业水平将收到重创。
到目前为止,各家俱乐部在开发商究竟会得到什么权力现在依然模糊。在中国甲A联赛日渐衰退的情况下,国际管理集团感觉到经营压力很大,将掌握在自己手中的一部分场地广告经营权下发给俱乐部,同时在年终联赛冠名分成当中减少180万。俱乐部在经营的决策当中没有一点权力,只能听由摆布。“中超联赛的经营模式如果没有改革和创新,仅仅依靠我们在过去官僚管理模式积累的经验来操作理想当中的联赛,那么我们现在没有必要再搞什么中超了,只要将甲A联赛的名称直接改为中超联赛就可以了。”
一位俱乐部总经理在谈到中超的问题时说:“到目前为止,关于中超球队数量的问题依然在摇摆不定。当初足协坚持10个队,并且阐述了这个数量的种种好处,现在又说12个队,又说这个数字有什么好处。他们从一开始就缺乏统筹的安排。如果中超联赛10个队,打一个循环太少,两个循环太多。如果是12个队,刚刚能安排好。但是12个队跟现在还有什么区别,现在的甲A俱乐部哪家能被淘汰?如果谁有钱谁进中超,那么中超联赛还能保证比赛质量吗?还能保证赞助商会投资吗?还能保证青少年俱乐部继续培养球员的积极性吗?”
这些疑问犀利地指向了2004年的中超联赛。在中超联赛正式出台之前,我们确实需要对这次对中国足球具有历史性意义的变革深思熟虑。
首席记者刘志向电自佛山
|
|
|
|
|